先發(fā)制人
出處:《漢書·項籍傳》。
意思:原指在戰(zhàn)爭中的雙方,先采取行動的往往處于主動地位,可以制伏對方。后來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動。發(fā):發(fā)動。制:控制。
秦朝末年,項梁和侄子項羽為躲避仇人的報復(fù),跑到吳中。會稽郡郡守殷通一向敬重項梁,為商討當時的政治形勢和自己的出路,便派人找來了項梁。項梁便向殷通談了自己對時局的看法:“現(xiàn)在江西一帶都已有人起兵反秦,這是老天爺要滅亡秦朝了。先發(fā)動的可以制服人,后發(fā)動的就要被別人所制服啊!”
殷通聽了,嘆口氣說:“聽說您是楚國大將的后代,是能干大事的。我想發(fā)兵響應(yīng)起義軍,請你和桓楚一起率領(lǐng)軍隊,只是不知道桓楚現(xiàn)在什么地方?”
項梁聽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屬。”于是,他靈機一動,連忙說:“桓楚因觸犯了秦朗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的侄子項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項羽進來問問。”說完,項梁走到門外,輕聲地叫項羽準備好寶劍,伺機殺死殷通。叔侄倆一前一后走進廳堂。殷通見項羽進來,剛站起身,想要接見項羽。說時遲,那時快,項羽拔出寶劍直刺殷通,隨即砍下他的腦袋。項羽提著殷通的人頭,佩帶著郡守的大印,走到門外,隨后發(fā)動起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112216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