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者英雄敗者賊_成者英雄敗者賊的意思_成者英雄敗者賊的故事_成

編輯: 詞語庫 關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成語名字】成者英雄敗者賊
【漢語拼音】chén zhě yǐng xióng bài zhě zéi
近義詞】:成王敗寇
反義詞】:失敗乃成功之母
【成語出處】《莊子·盜跖》:滿茍得曰:"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殺兄入嫂而管仲為臣,田成子常殺君竊國而孔子受幣。論則賤之,行則下之,則是言行之情悖戰(zhàn)于胸中也,不亦拂乎!故《書》曰:'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
【成語解釋】指雙方交戰(zhàn)爭奪統(tǒng)治權,成功的當了王侯,失敗的被稱為賊寇.比喻僅憑成敗來論定,不講是非道理。
【成者英雄敗者賊造句】自古都是成者英雄敗者賊,只有取得了勝利才有發(fā)言權。
【成者英雄敗者賊的成語故事】
這個故事出于《莊子*盜跖》。 在春秋這個社會(其實不限于春秋),小的盜賊被抓起來,而竊國大盜卻成了諸侯。齊桓公小白殺了他的哥哥才當上齊國的國君,當上國君后又把嫂子據(jù)為己有。對這樣的人,著名的賢人管仲卻心甘情愿地輔佐他。齊國的大臣田常殺死了齊王,竊取了齊國,自己當了齊王。對這樣的竊國大盜,圣人孔子也毫無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給他的錢。要是議論起來,這種事情真是讓人不足掛齒,可是連圣賢都對他們沒有非議。其實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書》上說:“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在后來的社會也是這樣。北宋蘇軾在《孔北海贊序》中說:“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可惜的是,莊子、蘇軾這樣的大聲疾呼不常聽到。與此相對的一個成語是“不以成敗論英雄”。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敗的一方。國民黨被打敗,逃到臺灣。臺灣的報紙議論起來,就經(jīng)常用“不以成敗論英雄”這個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65471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