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hào hào dàng dàng
【近義詞】:洶涌澎湃
【反義詞】:風(fēng)平浪靜
【成語出處】1、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蕩蕩,橫無際涯。”2、《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成語解釋】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后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jìn)的人流聲勢浩大。
【浩浩蕩蕩造句】我們的隊(duì)伍浩浩蕩蕩,向黃河邊進(jìn)發(fā)。
【浩浩蕩蕩的成語故事】
《岳陽樓記》: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huì)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75305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