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字體
拼音:zì tǐ 注音:ㄗ? ㄊㄧˇ
詞性:名詞
基本解釋
◎ 字體 zìtǐ
[style of a written or printed character;script;style of calligraphy] 同一種文字的書法的不同形體,如漢字手寫的楷書、行書、草書
引證解釋
1. 文字的不同體式。如漢字有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 漢 蔡邕 《篆勢》:“思字體 之俯仰,舉大略而論旃。”《南史·江淹傳》:“時 襄陽 人開古冢,得玉鏡及竹簡古書,字不可識。 王僧虔 善識字體 ,亦不能?,直云似是科斗書。” 唐 韓愈 《石鼓歌》:“辭嚴(yán)義密讀難曉,字體 不類隸與科。”
2. 由有代表性的著名書法家所形成的風(fēng)格獨特的書體!赌鲜·蕭子云傳》:“ 子云 善草隸,為時楷法,自云善效 鐘元常 、 王逸少 而微變字體 。” 宋 梅堯臣 《與二弟過溪至廣教蘭若》詩:“長廊 顏? 碑,字體 家法傳。”
3. 字的形體結(jié)構(gòu)。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三:“ 嘉道 以后,殿廷考試尤重字體 。” 周立波 《山鄉(xiāng)巨變》上一:“但兩邊墻上卻還留著一副毛筆書寫的、字體 端麗的楷書對聯(lián)。”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97324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