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棱角 拼音:léng jiǎo 注音:ㄌㄥ? ㄐㄧㄠˇ
詞性名詞
基本解釋
◎ 棱角 léngjiǎo
(1) [edges and corners;refractory angle]∶棱與角
(2) [pointedness]∶比喻器物的尖利部分;外露出來的才干
棱角太露
(3) [arris;aris]∶物體上兩個平面相交而形成的尖角
引證解釋
1. 物體的邊角或尖角。 唐 韓愈 《南山詩》:“晴明出棱角,縷脈碎分繡。”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他完全變了,變成個癟太陽,嘬腮梆,而棱角分明的臉。一些雜亂無章的胡子遮住了嘴。” 峻青 《秋色賦·女英雄孫玉敏》:“在上婦女識字班的時候,她總是比別人早早的就到了學校,在學校的院子里,用斷桌子腿順著棱角就瞄起來:跪式、立式、臥式。” 艾青 《向太陽》詩:“一群穿著被煤煙弄臟了的衣服的工人扛抬著一架機器--金屬的棱角閃著白光。”
2. 比喻人所顯露出來的鋒芒。 清 計六奇 《明季北略·鄭?本末》:“在廷在野,歲月均也,棱角不無太露。” 楊朔 《十年》:“ 周大爺 忍泣吞聲,一輩子受的這類苦楚,數也數不清,就把他磨得沒一點棱角,只要能討好人,盡量討好。”1. 物體的邊角或尖角。 唐 韓愈 《南山詩》:“晴明出?角,縷脈碎分繡。”一本作“ 棱 ”。 宋 梅堯臣 《和端式上人十詠·寒溪石》:“水鳥立?角,淵魚游穴罅。”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觚者?也,有?角也。”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橋西草堂,右由露?一帶,土氣積?,疊以黃石,嶙峋?角。”
2. 比喻人的鋒芒。 宋 富弼 《韓國華神道碑》:“以監(jiān)察御史召,彈擊有?角。”
3. 喻指事物的端倪!缎咽篮阊·劉小官雌雄兄弟》:“原來賢弟用此一段苦心,成全大事。況我與你同榻數年,不露一毫棱角,真乃節(jié)孝兼全,女中丈夫,可敬可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99276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