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暑假作業(yè):我們的民族精神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學習。小編準備了高三政治暑假作業(yè):我們的民族精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什么是中華民族精神):

  1.總述: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分述:

  ①團結統(tǒng)一:

  形成過程:中華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認識到,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個體必須結成整體,才能求得生存和發(fā)展。這種整體意識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認同和升華,成為團結統(tǒng)一精神。

  表現(xiàn)和作用:中華民族團結統(tǒng)一精神在祖國發(fā)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進發(fā)出強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華民族的企圖都不能得逞。

 、趷酆煤推剑

  優(yōu)良傳統(tǒng):中華民族素來以熱情好客、睦鄰友好、崇尚交流著稱于世,以“禮儀之邦”享譽于史。

  深遠影響: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③勤勞勇敢:

  具體表現(xiàn):中華民族歷來把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不畏強暴、英勇頑強視為重要的優(yōu)良品格。

  影響:正是這種勤勞勇敢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yè)根基;中國共產黨人在自己長期的奮斗歷程中,將勤勞勇敢精神發(fā)揚光大,使艱苦奮斗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領導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矚目的業(yè)績。

  ④自強不息:在歷代中國人民的創(chuàng)業(yè)實踐中,自強不息精神逐漸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輴蹏髁x:

  地位: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為什么是核心):愛國主義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無不體現(xiàn)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無論什么時期,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特點: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

  主題:在當代中國,建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tǒng)一,就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③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凝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二、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1.重要性(意義):

 、僦腥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shù)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P71?72

  ②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銳氣不減,千錘百煉而斗志更堅,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滅。P72

 、壑腥A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凝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P76

  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民族精神能夠凝聚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強有力的向心力,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進程。P79

 、荽罅霌P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強基固本。P80

 、拗腥A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P81

  2.必要性:P78

  ①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诤霌P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發(fā)展不僅取決于經濟、科技發(fā)展水平,而且取決于民族的綜合素質。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xiàn),它在現(xiàn)代化建設和社會進步過程中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酆霌P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因為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為表明綜合國力強盛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

 、芎霌P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面對西方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政治圖謀,要頂住霸權主義的種種壓力,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

  三、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1途徑:P81

  ①要發(fā)揮 "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發(fā)揮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思想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谝^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既要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又要繼承和發(fā)揚我們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垡_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注意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先進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

 、芤c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tǒng)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只有不斷注入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只有堅持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具體措施:P79?80

  ①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結合新的實踐要求,繼續(xù)豐富和發(fā)展民族精神。

  ②我們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xù)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把弘揚民族精神貫穿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去,增強公民對國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四、豐富和發(fā)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

  1.民族精神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原因: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fā)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

  2.民族精神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表現(xiàn):

 、俳倌陙,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之中,體現(xiàn)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

 、谠谛旅裰髦髁x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就已經成為現(xiàn)代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這一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xiàn)是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坌轮袊闪⒑螅谏鐣髁x革命和建設中,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繼續(xù)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這一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xiàn)是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等。

 、芙裉,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新的發(fā)展階段。如何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結合新的實踐要求,繼續(xù)豐富和發(fā)展民族精神,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五.愛國與愛社會主義矛盾嗎?

  二者并不矛盾,愛國主義不是象的,而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建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tǒng)一,就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港澳、臺灣、海外的愛國同胞,不能要求他們都擁護社會主義,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對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六.中華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關系:

  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它們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xiàn)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結晶。民族精神滲透在整個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貫穿整個民族歷史發(fā)展的全過程,集中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獨有的精神特質,是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相區(qū)別的重要特征,對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中華民族精神永不泯滅。熔煉于輝煌的古代中華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國人民救亡圖強、前仆后繼的奮勇抗爭之中,更彰顯于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yè)之中。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xiàn)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shù)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中華文化內容豐富多彩,而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當中既有文化精華,又有文化糟粕,中華民族精神應該是中華文化精華的綜合反映。

  1.(2008海南)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結,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號。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號”衛(wèi)星拍攝的我國第一幅月面圖像向向世人完美亮相,標志著我國第一次探月活動的圓滿成功。我國探月活動的成功,可以說是以科學技術的成就續(xù)寫傳統(tǒng)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話。這種滲透在科技探索活動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結:

 、倌壑孕抛宰穑蔷S系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

 、隗w現(xiàn)著與時俱進,是進行科學技術探索的主要精神動機

  ③蘊涵著美好憧憬,激勵人們自強不息、奮發(fā)有為

  ④充滿著浩然正氣,對社會與人的發(fā)展起著積極推動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008廣東)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習俗融入正月十五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中,從而形成我國元宵節(jié)觀燈習俗。這表明:

  A.開放與交流有利于促進文化的發(fā)展

  B.元宵觀燈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兼容性

  C.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的習俗取代了中國原有的元宵節(jié)

  D.中華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3.(2007廣東)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這一思想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昂投煌狈从沉酥腥A文化具有的特點:

  A.階級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4.(2008江蘇)”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韻味傳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歷史,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文化的:

  A.包容廣納 B.推陳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遠流長

  5.(2008寧夏)維吾爾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長調《成吉思汗》、納西族〈嫁女調〉、鄂西族〈神農溪纖夫號子〉…各具特色的民族

  上面就是為大家準備的高三政治暑假作業(yè):我們的民族精神,希望同學們認真瀏覽,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511278.html

相關閱讀: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政治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