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水圈和水循環(huán)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2012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魯教版案 第11講 水圈和水循環(huán)
【編讀互動】
本講內容的考查常以熱點事件和地理圖表的背景展開,主要通過變式圖的選擇題或綜合分析題的形式考查水循環(huán)的過程和環(huán)節(jié)的熱點問題;以洋流為線索,結合某一具體區(qū)域考查洋流對局部氣候的形成、港口、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的稀釋與擴散等相關知識。為此設計了本講知識,以讓學生靈活掌握水循環(huán)的過程和環(huán)節(jié)、洋流的形成原理及其規(guī)律作為著眼點,其中考點整合作為基礎知識回顧或課后梳理考點均可。本講的設計探究點的講解必須讓學生能夠理解其原理和規(guī)律,或通過具體針對性練習加以落實。
【考點整合】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我國河流五種補給形式的比較
補給類型 補給特點汛期 徑流特點徑流變化示意圖 主要分布區(qū)
雨水一般補給集中,河水猛漲猛落,變化大雨季隨降雨量而變化,季節(jié)變化、年際變化一般較大 我國季風區(qū)和世界絕大多數河流
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有季節(jié)性,水量變化大春季隨氣溫而變化 秦嶺—淮河以北(特別是東北地區(qū))
冰川融水夏季隨氣溫而變化,季節(jié)變化大,而年際變化小;愈往下游,水量愈少 高山地區(qū)(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區(qū))
湖泊水補給平穩(wěn),有調節(jié)作用無汛與河水互補,水位高的補給水位低的,徑流穩(wěn)定 普遍。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典型
地下水補給均勻,穩(wěn)定而可靠無汛 普遍
注意:河流單一補給的很少,往往是多種水源補給,而以某種補給為主。
探究點二 流量過程線圖的判讀方法
例1 (2011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一)下圖是我國某河流近30年徑流量、蒸發(fā)量和氣溫之間統(tǒng)計關系示意圖,完成⑴~⑵題。

⑴該河流最主要的補給是
A.雨水 B.冰川 C.湖泊水 D.地下水
⑵該流域位于
A.溫帶季風氣候區(qū) B.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
C.熱帶沙漠氣候區(qū) D.地中海氣候區(qū)
探究點三 水循環(huán)的過程、意義及人類活動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
1.水循環(huán)的過程
要掌握水循環(huán)類型和意義,必須首先熟練掌握三類水循環(huán)的領域和環(huán)節(jié)。(見下圖)

注意:⑴在水循環(huán)的三種循環(huán)類型中,海上內循環(huán)參與的水量最多,陸地內循環(huán)參與的水量最少。⑵在外流區(qū),既有海陸間大循環(huán),又有陸地內循環(huán),在內流區(qū)只發(fā)生陸地內循環(huán)。⑶水循環(huán)的內因是水的三相變化,外因即能量來源于太陽能和重力能。
2.意義:水循環(huán)維持地球上各水體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聯(lián)系各個圈層,促進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水循環(huán)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新,但要明確水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循環(huán)對氣候、生態(tài)、地貌等方面都產生深刻影響。
3.影響:從時間尺度看,主要是通過修水庫等一些措施來改變水資源季節(jié)分配;從空間尺度看,主要是通過跨流域調水等措施來改變水資源空間分布。盡管水資源處在不斷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人類利用水資源的量超過了水循環(huán)的更新速度,或是由于利用不當造成水資源的污染,就會導致資源型缺水或水質型缺水;同時,人類生產或生活活動直接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也會加劇對水資源影響,從而使世界絕大部分地區(qū)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例2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圖中A地的水循環(huán)為___________,B地的水循環(huán)為__________.
⑵甲、乙兩城市中,水資源較豐富的是________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水循環(huán)得以順利完成的內因是___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題意圖:此題為綜合性較強的練習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⑴題讓學生了解水循環(huán)的類型;⑵題讓學生了解距離海洋遠近直接影響水循環(huán),進而影響水資源的多少;⑶題讓學生用辨證的觀點去分析水循環(huán)的成因。
解析:⑴A處水蒸發(fā)、降水,水沒有最終注入海洋,為陸地內循環(huán),B處于外流區(qū)既參與陸地內循環(huán),又參與海陸間大循環(huán);⑵降水多的地區(qū)水資源比較豐富;⑶考查知識識記。
答案:(1)陸地內循環(huán) 海陸間循環(huán)和陸地內循環(huán) (2)乙 該城市離海洋近,水循環(huán)活躍,海洋帶來豐沛的降水(3)水的三態(tài)變化 太陽輻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
[變式訓練] (2011屆?谑懈呖颊{研測試)我國第一個南極內陸科學考察站昆侖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地區(qū)勝利建成。下圖為南極地區(qū)的自然物質運動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題。

下列說法正確體現南極地區(qū)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的是 ( )
A.③為蒸發(fā)④為升華⑤為降雪
B.④為蒸發(fā),⑤為降雨
C.圖中水循環(huán)僅為內陸循環(huán)
D.①為大氣輸送,②和⑤為降雨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的判斷,難度中等。
解析:由圖可知,③為蒸發(fā),④為升華,⑤地下?lián)疵鏋楸,應為降雪,故A項正確,B項錯誤;圖中水循環(huán)為海陸問循環(huán),故C項錯誤;①為水汽輸送,故D項錯誤。
答案:A
探究點四 根據氣壓帶、風帶與洋流分布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理解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下圖為氣壓帶、風帶與世界洋流模式對照圖,在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的吹拂下,赤道南北兩側分別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在南北半球西風的吹拂下,形成西風漂流;在熱帶、副熱帶海區(qū)的東西兩側,海水分別向高緯方向和較低緯方向流動,補充南北赤道暖流和西風漂流流出的海水,形成水平補償流(中低緯度大洋東西兩側的暖流和寒流)。

探究點五 世界表層洋流分布規(guī)律
1.在中低緯海區(qū),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為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大洋環(huán)流)。環(huán)流的東部(大陸的西岸)為寒流,西部(大陸的東岸)為暖流。
流、南赤道暖流和索馬里寒流組成的順時針方向的大洋環(huán)流。
4.在南半球的中緯度海區(qū),由于沒有大陸的阻擋,形成了橫貫整個地球的西風漂流。
5.在南極大陸的外圍,由于受極地東風的影響,形成了自東向西流的南極環(huán)流。
例3 (2011屆河南省洛陽、安陽兩市高三統(tǒng)一考試)下圖為某沿海地區(qū),圖中T1、T2為甲洋流流經區(qū)域等溫線的分布狀況,讀圖回答⑴~⑵題。

⑴若甲洋流所處緯度是30°,那么,下列洋流中,能與其構成完整洋流系統(tǒng)的是( )
①本格拉寒流②千島寒流③秘魯寒流④西風漂流⑤南赤道暖流⑥東澳大利亞暖流
A.甲→②→⑤→① B.④→①→⑤→甲
C.③→甲→⑥→② D.⑥→④→甲→⑤
⑵若甲洋流的性質屬于暖流,則甲洋流的地理位置在( )
A.(10°W,61°N)B.(150°W,4°S)
C.(157°E,28°S) D.(143°E,32°N)
探究點六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環(huán)境類型影響
舉例


氣候

①高低緯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jié)全球熱量分布;②對沿岸氣候: 暖流一增溫、增濕;寒流一降溫、減濕①西歐為典型海洋性氣候、摩爾曼斯克成為不凍港、巴倫支海成為俄羅斯海軍基地與北大西洋暖流密切相關;②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墨西哥灣沿岸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受流經當地的暖流影響顯著;北非撒哈拉沙漠直逼海岸、南美太平洋沿岸熱帶沙漠氣候緯度偏低,均受到流經當地的寒流影響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匯處餌料豐富;上升流將深層營養(yǎng)物質帶到表層①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處;②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匯處;③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④秘魯漁場:上升流
海洋污染加快凈化速度、擴大污染范圍2002年7月13日“威望號”油輪在西班牙附近海域擱淺直至沉沒,泄漏出大量燃料油,造成數百千米海岸遭受污染
海洋航行順流加速(節(jié)約時間,縮短運轉周期,節(jié)約燃料,減少事故);逆流減速
①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橫渡大西洋是逆著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共花了37天時間。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順著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結果只花了20天時間就順利到達,比第一次少用17天;②明代鄭和下西洋出發(fā)時選在冬季,返回時選在夏季,原因:冬季借助冬季風和我國南下沿岸流,在北印度洋借助東北季風洋流;夏季借助北印度洋西南季風洋流和西南季風,在太平洋借助夏季風和臺灣暖流
例4 (2011?福州模擬)在夏威夷海岸與北美洲海岸之間出現了一個“太平洋垃圾大板塊”,可稱之為世界“第八大洲”。這個“垃圾洲”由數百萬噸被海水沖積于此的塑料垃圾組成。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海岸目前正經受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危險局面。據此并結合下圖,完成⑴~⑵題。

⑴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洲”的主要洋流可能有(  )
①北太平洋暖流、诩永D醽喓鳌、郯⒗辜优鳌、鼙贝笪餮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⑵使該“垃圾洲”讓美國海岸面臨“危險局面”的洋流是(  )
A.北赤道暖流 B.加利福尼亞寒流
C.日本暖流 D.阿拉斯加暖流
命題意圖: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一般是從洋流性質和流向兩個方面加以思考,首先根據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確認某地的洋流性質和流向特征,然后考慮其對沿岸氣候、生物分布、污染物擴散、海上航運等的影響。本題就是從這個思想設置的。
解析:⑴由圖文材料可知,“垃圾洲”是在北太平洋的中低緯環(huán)流的作用下形成。⑵在加利福尼亞寒流作用下會靠近美國海岸。
答案:⑴A ⑵B
[變式訓練] (2011?福州質檢)如圖為某區(qū)域示意圖。圖中德班比諾洛斯港氣溫明顯偏高,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陸位置
命題意圖:本題綜合考查了洋流的分布、性質及其影響。
解析:兩個港口緯度是一樣的,都是臨海,都在南非高原,但德班受莫桑比克暖流影響,諾洛斯港受本格拉寒流影響。
答案:B
【課時作業(yè)】
一、單項選擇題
(2011?東營模擬)下圖是某河流一觀測站測得的不同年份兩條全年流量曲線圖。讀圖,完成1~3題。

1.該河流最主要的補給類型是(  )
A.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積雪融水
2.該河流若在我國,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區(qū) B.東北地區(qū)
C.華北地區(qū) D.東南地區(qū)
3.①流量曲線明顯有別于②流量曲線,下列有關測得年份及成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早于② 觀測站上游修建了水壩
B.①早于② 流域內大面積植樹造林
C.①晚于② 觀測站上游修建了水壩
D.①晚于② 流域內開荒種田面積擴大
(2011屆臨沂市高三質量階段性檢測考試)讀右圖,回答第4~5題。

4.甲處的水體類型可能是
A.冰川 B.湖泊水 C.凍土底冰 D.沼澤水
5.若在圖中①處修建一水庫,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是
A.圖中湖泊漸趨萎縮 B.河口灘涂增速減緩
C.庫區(qū)周圍溫差增大 D.河流下游徑流季節(jié)變化增大
(2011屆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學質量檢測)下圖為圈層間的主要水分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回答6—7題。

6.圖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層分別為( )
A.大氣圈、生物圈、巖石圈、水圈 B.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
C.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巖石圈 D.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7.有關水循環(huán)敘述正確的是( )
A.水循環(huán)的動力主要來自地球內部能量
B.徑流是海洋和陸地水分聯(lián)系的唯一途徑
C.降雪形成的冰川將成為巖石圈的組成部分
D.降水成為地表或地下徑流,參與巖石圈的改造
(2010?廈門模擬)讀圖,回答下題。

8.若箭頭表示洋流流動方向,該處洋流是(  )
A.西風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灣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2010?湘潭模擬)1519年9月20日至1522年9月6日,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船隊首次完成環(huán)球航行,讀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線示意圖,完成9~10題。

9.該航線(  )
A.穿過馬六甲海峽
B.最大緯度跨度約為90°
C.連接七大洲,穿過四大洋
D.大多數航程在溫帶海域
10.船隊航行過程中,曾(  )
A.順西風漂流 B.逆北赤道暖流
C.順巴西暖流 D.逆本格拉寒流
(2011?湖南聯(lián)考)讀某季節(jié)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圖,完成11~13題。

11.圖示洋流環(huán)流系統(tǒng)最有可能出現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12.據圖判斷,①半島東部沿海地區(qū)該季節(jié)氣候特點是(  )
A.進入濕季,高溫多雨
B.進入濕季,低溫多雨
C.受東北信風影響,高溫干燥
D.受寒流影響,高溫干燥
13.②海區(qū)洋流向東流的主要動力是(  )
A.東北信風 B.東北季風 C.西南季風 D.東南信風
(2011?臨沂調研)讀下圖,回答14~15題。

14.有關圖中①處附近洋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作用
B.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作用
C.從成因看與盛行西風有關
D.從成因看受地轉偏向力作用為主
15.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流經②處洋流勢力將(  )
A.增強 B.減弱
C.不變 D.可能增強也可能減弱
二、綜合題
16.甲圖是我國一個水電站大壩下游某站,在修壩前后測得該河的兩條全年流量曲線圖,乙圖是一個被森林覆蓋的河盆在暴雨時呈現的河流流量曲線和含沙量曲線,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A、B、C表示這條河流的三種補給形式,其中A是________補給,B是________補給,C是________補給。
(2)甲圖中①②兩曲線,筑壩后測到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假設乙圖中暴雨發(fā)生時該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試在圖中繪出可能出現的河流流量曲線及含沙量曲線。森林砍伐前后,該地區(qū)呈現的流量曲線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1?青島檢測)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探究課題:探究非洲西海岸洋流形成及對環(huán)境的影響
材料準備: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層海水溫度觀測值表
距海岸距離/km052104208312416520624728
水溫/℃14.716.417.418.419.119.120.320.821.2

探究過程:
(1)結合表,描述沿19°S水溫的分布規(guī)律。
(2)M海域所在的緯度帶為________,該地一年太陽直射________次。
(3)該地區(qū)位于________________氣壓帶與________________氣壓帶之間,盛行風向為________,受此風的影響,海水會發(fā)生運動,在圖甲上畫出該海域海水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示意圖。
探究結論:
(4)根據前面的探究,判斷該洋流的性質為________,并在圖乙上,畫出該洋流的流動方向。
拓展運用:
(5)分析該洋流對沿岸氣候及海洋生物資源的分布有何影響。
18.(2011屆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擬測試)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洋流流向為 ,性質為 。
(2)該區(qū)域位于 半球,a、b兩等溫線溫度較高的是 。
(3)簡述洋流對海洋航運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

(4)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開發(f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簡要說明其原因。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6.解析:甲、乙、丙三個圈層通過蒸發(fā)、蒸騰作用將水汽輸送到大氣圈,故甲為大氣圈;通過蒸騰作用和大氣圈的降水作用推斷乙為生物圈;通過徑流、下滲判斷丙為巖石圈,則丁為水圈。
答案:A
7.解析:太陽輻射是水循環(huán)最主要的能量來源,A錯;海洋和陸地可以通過徑流河、水汽輸送聯(lián)系在一起,B錯;冰川是水的固態(tài)儲存形式,c錯;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徑流,下滲形成地下徑流,不斷塑造地表形態(tài),參與了巖石圈的改造,D正確。
答案:D
8.解析:根據圖中角度數推斷該洋流所在緯度區(qū)域為40°N附近,結合圖中經度數判斷該洋流所在經度為180°,故圖示洋流在(180°,40°N)海域為北太平洋暖流。
答案:D
16.解析:第(1)題,根據各種形式補給的量及出現的時間可知,A出現于夏季且補給量較大,故為雨水補給;B主要出現在春季,為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補給;C的全年補給量變化較小,為穩(wěn)定的地下水補給。第(2)題,在河流下游地區(qū)修筑大壩后,其流量曲線將變得更加和緩,如②線所示。第(3)題,森林砍伐后,該地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減弱,流量的變化將更加顯著,水位會陡漲陡落。
答案:(1)雨水 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 地下水
(2)② 流量曲線平穩(wěn)
(3)圖略。森林砍伐前,流量較小且比較平穩(wěn);砍伐后,流量增大且水位陡漲陡落 森林可截留一部分雨水,具有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
17.解析:(1)從表中可知距離越遠,海水表面溫度越高。(2)從圖中可知M為低緯度,每年有兩次直射。(3)M地位于赤道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之間,在南半球盛行東南風。由于吹離岸風,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洋流向上流。(4)該洋流為寒流,為上升補償流。(5)寒流降溫減濕,沿岸形成河流,并在沿海形成漁場。
答案:(1)離海岸距離越遠,海水表面的溫度越高。
(2)低緯 兩
(3)赤道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東南風 圖略。
(4)寒流 圖略。
(5)寒流降溫降濕,使熱帶沙漠氣候向低緯延伸;上升流使魚類餌料豐富,吸引魚類形成大漁場
18.答案:(1)向北 暖流
(2)北 b
(3)逆流影響速度,有時形成大霧,把浮冰帶入航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60069.html

相關閱讀:高三地理亞洲及極地地區(qū)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