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模塊檢測與評估(三)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吉林省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度上學期模塊三高一物理試題命題人:劉宗海 審題人:田曉宇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56分。1----8題為單項選擇題,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9----14題為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錯選的得0分.)1.對“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的正確理解是( )A.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是指物體加速度的改變B.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發(fā)生變化C.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D.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是指物體速率的改變2.下列關于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B.摩擦力的大小一定與壓力成正比C.摩擦力一定是阻力D.運動時物體可能受到靜摩擦力3.做曲線運動的質點,其軌跡上某一點的加速度方向( )A.就在通過該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上B.與通過該點的曲線的切線垂直C.與物體在該點所受合力方向相同D.與該點瞬時速度方向相同4.關于運動的合成與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〢.合運動速度的大小等于分運動速度大小之和B.物體的兩個分運動若是直線運動,則合運動一定是直線運動C.合運動和分運動所用的時間總是相等的D.若合運動是曲線運動,則加速度不可能是恒定的5. 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救援人員從水平勻速航行的飛機上向地面空投救災物質,如果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作參考系,觀察被投下的物體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是豎直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飛機的高度B.物體是沿曲線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飛機的高度C.物體是沿曲線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D.物體是沿曲線下落的,其位移大小小于路程6.如圖所示,只有B物體左面是光滑的,其余各接觸面都是粗糙的,現用水平力F將物體A和B壓緊在豎直墻壁上靜止,則A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情況為( )A.左、右都受到向上的摩擦力B.左側受向上的摩擦力,右側受向下的摩擦力C.左、右都受向下的摩擦力D.左側受向下的摩擦力,右側受向上的摩擦力7.如圖所示,一根細繩通過定滑輪在兩端分別系著A和B兩物體,物體A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水平向右運動,當α=60°,β=30°時,A、B兩物體的速度大小之比為( )A.vA : vB = 1:1 B. vA : vB=:1 C. vA : vB= 1:2 D. vA : vB=:38.如圖所示為一質點運動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圖線是一條拋物線,方程為x=-5t2+40t.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最大位移是80mB.質點的初速度是20m/sC.質點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D.t=4s時,質點的速度最大9.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M的兩物體,系在一根過定滑輪的輕繩兩端,M放在水平地板上,m懸在空中,若將M沿水平地面向右緩慢移動少許(仍保持平衡狀態(tài)),則( )A.繩子張力變大B.M對地面的壓力變大C.M所受的靜摩擦力變大D.滑輪軸所受的壓力變大10.如圖所示,升降機的水平地面上放有重為G的物體,它受升降機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為N,它對升降機地面壓力大小為F,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管升降機怎樣運動,總有F=NB.當升降機自由下落時,N=0,G=0C.當N>G 時,升降機正上升D.當N>G時,物體超重,升降機的加速度一定向上11.兩個質量為m的圓環(huán),套在水平的桿上,下端用兩根等長的細線拴一質量為M的物體,如圖所示,物體和圓環(huán)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圓環(huán)間的距離變小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桿對環(huán)的彈力保持下變 B.圓環(huán)受的摩擦力保持不變C.兩張力的合力保持不變    D.繩中張力保持不變12.如圖所示,質量為m2的物體,放在沿平直軌道向左行駛的車廂底板上,并用豎直細繩通過光滑的定滑輪連接質量為m1的物體。當車向左加速運動時,與物體m1相連接的繩與豎直方向成θ角,m2與車廂相對靜止。則 ( ) A.車廂的加速度為gsinθB.繩對物體m1的拉力為m1g/cosθC.底板對物體m2的支持力為(m2-m1)g D.物體m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為m2gtanθ13.甲、乙兩船在同一河流中同時開始渡河,河寬為H,河水流速為。船在靜水中的速率均為v,出發(fā)時兩船相距為。甲、乙兩船船頭均與河岸成60°角,如圖所示,已知乙船恰好能垂直到達河對岸的A點,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乙兩船到達對岸的時間不同B.v=2C.甲船也在A點靠岸D.兩船可能在未能到達對岸前相遇14.如圖所示,傳送帶與水平面夾角θ=37°,斜向下運送物體,速度為 v0=10m/s,在傳送帶的A端輕輕放一小物體。若已知該物體與傳送帶之間的滑動摩擦因數為μ=0.5,傳送帶A到B端的距離s=16m,則小物體從A端運動到B端所需的時間可能是(g=10m/s2)( )A.1.8s B.2.0s C.2.1s D.4.0s 二、實驗題:(15題2分,16題每空4分,共10分)15.在“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實驗中,和表示兩個互成角度的力,表示由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的合力,表示根據“等效性”由實驗方法得到的合力,則圖中符合實驗事實的是 圖。A B C D16.在“研究平拋運動”實驗中,某同學記錄了A、B、C三點,取A點為坐標原點,建立了如圖所示的坐標系。平拋軌跡上的這三點坐標值圖中已標出。那么小球平拋的初速度為 m/s,小球拋出點的坐標為 ( cm, cm)。三、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34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17.(10分)如圖所示.地面上放一個m=10kg的木箱,用大小為 100N與水平方向夾角370的力推木箱,木箱恰好勻速運動。若用此力與水平方向成370角斜向上拉木箱,使木箱從靜止開始運動,則10s可使木箱前進多少米?(g取10m/s2)18.(12分)質量m=20kg的物體,在大小恒定的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0—2s內F與運動方向相反,2—4s內F與運動方向相同,物體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求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g取10m/s2)19.(12分)在足夠高處將質量m=1kg的小球沿水平方向拋出,已知在拋出后第2s末時小球速度大小為25m/s,(不計空氣阻力,g =10m/s2)求:(1)小球平拋的水平初速度的大;(2)這2s內小球的速度變化量的大小和方向;(3)這2s內小球的位移的大。畢⒖即鸢敢、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56分。1----8題為單項選擇題,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9----14題為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錯選的得0分.)題號12345678答案BDCCDDBA題號91011121314答案BCADACBDBCBD15. D16. 1m/s;(-10cm,-5 cm).17.300m18. 19. (1)15m/s(2)20m/s,豎直向下(3)10m420—210v/m?s-1t/sθBAm1m2θMmFAB吉林省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模塊檢測與評估(三)物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23652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