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鐵路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物理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8分)一單項選擇題符合題意)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重心在物體上 .只有很小的物體才能 C. D.物體勻速運動時具有慣性,在外力作用下變速運動時失去了慣性2. 關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速度的方向一定發(fā)生了變化 B. 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加速度一定發(fā)生了變化 C. 速度變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D. 速度變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3.如圖1所示,小孩用水平力推靜止在地面上的木箱,但未推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小孩未把木箱推動是因為木箱所受摩擦力大于小孩的水平推力B. 小孩未把木箱推動是因為木箱給小孩的反作用推力大于小孩給木箱的推力C.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與小孩給木箱的水平推力大小相等,方向水平向左D. 木箱所受摩擦力與木箱和地面間的正壓力成正比4.如圖2所示,傾角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質(zhì)量分別為2m和m的A、B 兩個滑塊用不可伸長的輕繩通過滑輪連接(不計滑輪質(zhì)量和摩擦)。已知A滑塊和左側斜面的 動摩擦因數(shù),B與右側斜面間光滑接觸。且A、B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A與斜面間的摩 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為 ( )A. ,沿斜面向上B. ,沿斜面向下C. ,沿斜面向上 D. ,沿斜面向上5. 兩物體甲和乙在同一直線上運動,它們在0~0.8s時間內(nèi)的v-t圖象如圖3所示。則甲物體運動 的加速度為 ( )A. B. C. D. 6. 學習了力學知識之后,某小組舉行了一次懸掛重物的比賽,以下四種懸掛方案中,OA繩均足夠結實,OB繩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T,其中所能懸掛重物最重的是 ( )A B C D 7. 如圖4所示,固定的光滑豎直桿上套一個滑塊,用輕繩系著滑塊繞過光 滑的定滑輪,用力F拉繩,使滑塊從A點沿桿緩慢上滑至B點,在此過 程中拉力F和桿對滑塊的彈力N的變化情況是 ( )A. 恒定不變,N逐漸增大B. 逐漸減小,N保持不變C. 逐漸增大,N逐漸增大D. 先增大后減小,N逐漸增大8.如圖所示,在水平傳送帶上有三個質(zhì)量分別為m1、m2、m3的木塊1、2、3,1和2及2和3間分別用原長為L,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連接起來,木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 μ,現(xiàn)用水平細繩將木塊1固定在左邊的墻上,傳送帶按圖示方向勻速運動,當三個木塊達到平衡后,1、3兩木塊之間的距離是(  ).A.2L+  B.2L+C.2L+  D.2L+9.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共點力和大小不同,它們的合力大小為F,保持和方向不變的情況下 ( ) A. 、同時增大一倍,F(xiàn)也增大一倍 B. 、同時增加5N,F(xiàn)也增加5N C. 增加5N,減少5N,F(xiàn)一定不變 D. 、中的一個減小,F(xiàn)不一定減小10.質(zhì)量為m的物體放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它跟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物體沿斜面勻速向上運動,如圖所示.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可表示為(  ) A.μmgsinθ B.μ(mgcosθ+Fsinθ)C.Fcosθ-mgsinθ D.μ(mgcosθ-Fsinθ),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 A. 物體到達各點的速率 B. 物體到達各點所經(jīng)歷的時間 C. 物體在BE段的平均速度等于CD段的平均速度 D. 物體通過每一段時,其速度增量相等12.如下圖所示,人站在勻速運動的自動扶梯上.下列關于人受力情況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受到三個力的作用,即重力、彈力、摩擦力B.人所受的彈力與重力大小相等C.人所受的摩擦力為0D.人所受的合力沿扶梯向上三. 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第13題12分,第14題6分,共18分。不要求寫出演算過程。13. 某同學在做“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的實驗時,所用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所用的鉤碼每只質(zhì)量都是30 g.他先測出不掛鉤碼時彈簧的自然長度,再將5個鉤碼逐個掛在彈簧的下端,每次都測出相應的彈簧總長度,并將數(shù)據(jù)填在表中.(實驗中彈簧始終未超過彈性限度,取g=10 m/s2)鉤碼質(zhì)量/g0306090120150彈簧總長/cm6.007.008.009.0010.0011.00(1)試根據(jù)這些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作出彈簧所受彈力大小跟彈簧總長度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圖線.(2)寫出該圖線的數(shù)學表達式F=________;圖線跟橫軸交點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________N/m;圖線延長后跟縱軸交點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實驗中,其中的三個實驗步驟: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兩根細線,通過細線同時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與細線的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點,在白紙上記下O點和兩測力計的讀數(shù)F1和F2.②在紙上根據(jù)F1和F2的大小,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求出合力F.③只用一只測力計通過細繩拉橡皮條,使它的伸長量與兩測力計拉時相同,記下此時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細繩的方向.以上三個步驟中均有錯誤或疏漏,請指出錯在哪里?①中是 ②中是 ③中是 四. 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15題8分,16題12分,17題14分,共34分。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5. 某人從一豎直枯井的井口處靜止釋放一石頭并開始計時,經(jīng)2.5s聽到石頭落底聲。不計空氣阻力及聲音傳播的時間,重力加速度。求: (1)枯井的深度H; (2)石頭落底前瞬間的速度v; (3)石頭在落底前最后1s內(nèi)下落的高度h。16.如圖所示,細繩CO與豎直方向成30°角,A、B兩物體用跨過滑輪的細繩相連,已知物體B所受到的重力為100N,地面對物體B的支持力為80N,試求  1)物體A所受到的重力;  2)物體B與地面間的摩擦力;  3)細繩CO受到的拉力。17. 一個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靜止在足夠大的水平地面上,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從t=0開始,物體受到一個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變化的水平力F的作用,力F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9所示。重力加速度, 求:(1)0~2s時間內(nèi)物塊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時物塊運動的瞬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0~6s時間內(nèi)物塊運動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462-68O圖98t/sF/N圖5ABCDE圖4BAFOBAAOBABOBOAt10.801-34O乙甲t/sv/(m?s-1)圖3圖1遼寧省沈陽鐵路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物理試題 暫缺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9704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