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題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2015年秋季高一年級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命題學校:宜昌一中 審題學校: 考試時間:013年11月15日午:10-15:40 試卷滿分:110分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頁,第Ⅱ卷3至頁,共110分.第Ⅰ卷(選擇題 共12小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或不選的得0分)1.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恩曼曾講過這樣一則笑話.一位女士由于駕車超速而被警察攔住.警察走過來對她說:“太太,您剛才的車速是90公里每小時!”.這位女士反駁說:“不可能的!我才開了7分鐘,還不到一個小時,怎么可能走了90公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繼續(xù)像剛才那樣開車,在下一個小時里您將駛過90公里.”“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駛15公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開過90公里的路程.”對話中所談的內(nèi)容反映出這位太太沒有認清的科學概念是位移 B.路程 C.速度 D.【答案】C【gkstk解析】60英里每小時表示的汽車運動快慢程度,不是說距離也不是說時間,所以這位女士是沒有理解速度的含義,所以C正確!究键c】速度2.伽利略在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中,其科學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把提出問題和大膽猜想結(jié)合起來   B.把提出問題和實驗研究結(jié)合起來C.把實驗研究和邏輯推理結(jié)合起來 D.把實驗研究和大膽猜想結(jié)合起來【答案】C【gkstk解析】:伽利略在對力和運動的研究中,伽利略設想了理想斜面實驗,否定了亞里斯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理論,將實際實驗現(xiàn)象合理外推,開創(chuàng)了將實驗和邏輯推理結(jié)合起來的研究方法,故ABD錯誤,C正確!究键c】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和推理方法沿直線運動的一列火車和一輛汽車,在計時開始時及每過1s時火車和汽車的速度分別為V火和v汽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看出t/s0123…/(m?s-1)15.015.315.615.9…/(m?s-1)20.018.016.014.0…A. 火車的位移在增大,汽車的位移在減小B.火車的位移在減小,汽車的位移在增大C.火車的速度變化大,汽車的速度變化小D.火車的速度變化慢,汽車的速度變化快【答案】D【gkstk解析】火車和汽車的速度方向不變,則火車和汽車的位移都增大,故AB錯誤;,C錯誤汽車的速度均勻減小,加速度,火車的加速度,知汽車的加速度較大,火車加速度較小,則火車的速度變化較慢,故D正確!究键c】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4.有一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圓形薄板,若將其中央挖掉一個小圓,則薄板的余下部分A.重力減小,重心隨挖下的小圓板移走了B.重力和重心都沒改變C.重力減小,重心位置沒有改變D.重力減小,重心不存在了【答案】C【gkstk解析】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圓形薄板,若將其中央挖掉一個小圓,組成薄板的物質(zhì)總量減小,所以質(zhì)量減小,而重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所以重力減小;因為薄板原來的質(zhì)量分布是均勻的,又知道在中央挖掉了一個小圓,所以剩余部分的重心位置沒有變化。故選C。【考點】重力;重心5.如圖所示,細繩豎直拉緊,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觸,則小球受到的力是A.重力、繩的拉力B.重力、繩的拉力、斜面的彈力C.重力、斜面的彈力D.繩的拉力、斜面的彈力【答案】A【gkstk解析】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觸,受到重力和繩的拉力,斜面對小球沒有彈力,故選A。【考點】重力;彈力;產(chǎn)生彈力的條件6.某同學身高1.8m,.據(jù)此可估算他速度大小約為(取g=10m/s2)A.2m/s B.4m/s C.6m/s D.8m/s 【答案】【gkstk解析】【考點】7. 一根輕質(zhì)彈簧一端固定,用大小為的力壓彈簧的另一端,平衡時長度為;改用大小為的力拉彈簧,平衡時長度為彈簧的拉伸或壓縮均在彈性限度內(nèi),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A. B. C. D. 【答案】A【gkstk解析】由胡克定律得 F=kx,式中x為形變量,設彈簧原長為l0,則有,聯(lián)立方程組可以解得,所以C項正確!究键c】胡克定律8.如圖所示,兩個物體A和B,質(zhì)量分別為M和m,用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A靜止于水平地面上,不計摩擦,則A對繩的作用力與地面對A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別為A.mg,(M-m)gB.mg,MgC.(M-m)g,MgD.(M+m)g,(M-m)g【答案】A【gkstk解析】以B為研究對象,繩子的拉力再以A為研究對象,得到,得到故選A【考點】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9. 如圖所示的x-t圖象和v-t圖象中,給出的四條曲線1、2、3、4代表四個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關(guān)于它們的物理意義,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圖線1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B.v-t圖象中0至t3時間內(nèi)物體4的平均速度于物體3的平均速度C.x-t圖象中t1時刻物體1的速度于物體2的速度D.兩圖象中,t2、t4時刻分別表示物體2、4開始反向運動【答案】BC【gkstk解析】A、位移時間圖線是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并不是物體運動的軌跡故A錯誤;B、v-t圖象中0至t3時間,4的位移大于3的位移,時間相等,則4的平均速度大于3的平均速度故B正確;C、位移時間圖線的切線斜率表示物體的瞬時速度,圖線1在t1時刻的斜率大于圖線2的斜率,則v1>v2故C正確;D、在位移時間圖線中,在t2時刻,位移減小,則運動反向,在速度時間圖線中,在t4時刻,速度減小,但方向不變.故D錯誤。【考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圖像10.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某時刻的速度大小為4m/s,2s后速度大小為6m/s,則物體的加速度大小A. 可能等于2m/s2 B.可能小于2m/s2 C. 可能大于2m/s2 D.可能大于5 m/s2 【答案】BC【gkstk解析】規(guī)定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若2s后的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同,若2s后的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故選BC!究键c】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11.如圖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兩塊長方形物塊,F(xiàn)是作用在物塊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體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由此可知,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和B、C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有可能是A. μ1=0,μ2=0 B. μ1=0,μ2≠0C. μ1≠0,μ2=0 D. μ1≠0,μ2≠0【答案】BD【gkstk解析】先以A為研究對象,A做勻速運動,合力為零,由平衡條件分析可知,A不受摩擦力,否則水平方向上A的合力不為零,不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知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可能為零,也可能不為零;再以整體為研究對象,由平衡條件分析可知,地面對B一定有摩擦力,則B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一定不為零,故選BD。【考點】摩擦力歷史上有些科學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內(nèi)速度變化相等的單向直線運動稱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現(xiàn)稱“另類勻變速直線運動”),“另類加速度”定義為,其中和分別表示某段位移內(nèi)的初速和末速.表示物體做加速運動,表示物體做減速運動.而現(xiàn)在物理學中加速度的定義式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不變,B.若且保持不變,則C.若不變,則物體在中間位置處的速度為 D.若不變,則物體在中間的速度【答案】ACD【gkstk解析】A、當勻速直線運動時,a=Avs故A正確;B、由可得,則任意位置的速度vs 隨時間s均勻增大,而s與t不是一次函數(shù)關(guān)系(勻速直線運動s與t才是一次函數(shù)關(guān)系),故B錯誤;C、因為,所以與s成一次函數(shù)關(guān)系,故物體在中間位置處的速度為,故C正確;D、若不變,而且物體做加速運動,中間時刻一定出現(xiàn)在中間位置以前,所以中間時刻的速度<,如果物體做減速運動,中間時刻一定出現(xiàn)在中間位置以后,所以中間時刻的速度仍然<,故D正確!究键c】加速度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題,共62分)二、實驗題:(14分)8.20cm9.30cm10.40cm11.50cm13.(4分)一個小球沿斜面向下運動,現(xiàn)在用的閃頻相機拍攝下的不同時刻的小球所處的位置照片如圖所示,測得小球的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nèi)的位移如下表,則:(1)小球在相鄰的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 (填寫“相等”或“不相等”),小球的運動性質(zhì)屬于 直線運動(2)有甲、乙兩個同學計算小球的加速度的方法如下:甲:,,,;乙:,,;撇開本題所給的數(shù)據(jù)從理論上講,甲、乙兩位同學的計算方法中 (填寫“甲、乙”)方法更好【答案】(1)相等,勻加速直線運動 (2)乙【gkstk解析】(1)對于紙帶,相鄰的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相等,可以說明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間距逐漸增大,所以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2)甲、乙兩位同學的計算方法中,乙方法更好甲的方法也就是該方法只采用了s4和s1的數(shù)據(jù),不利于減小誤差!究键c】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1.用滴水法可以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值,裝置如圖所示:(1)下列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為______________(只需填寫步驟前的序號)①仔細調(diào)節(jié)水龍頭和擋板的位置,使得耳朵剛好聽到前一個水滴滴在擋板上的聲音的同時,下一個水滴剛好開始下落; ②用秒表計時:當聽到某一水滴滴在擋板上的聲音的同時,開啟秒表開始計時,并數(shù)“1”,以后每聽到一聲水滴聲,依次數(shù)“2、3、…”,一直數(shù)到“n”時,計時結(jié)束,讀出秒表的示數(shù)為t ③用刻度尺量出水龍頭口距離擋板的高度h;④在自來水龍頭下安置一塊擋板A,使水一滴一滴斷續(xù)地滴落到擋板上(2)寫出用上述步驟中測量的量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達式:g=__________次數(shù)高度h/cm空中運動時間t′/s120.100.20225.200.23332.430.26438.450.28544.000.30650.120.32(3)為了減小誤差,改變h的數(shù)值,測出多組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表中t′ 是水滴從水龍頭口到A板所用的時間,即水滴在空中運動的時間)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以_______為縱坐標、以________為橫坐標做圖,求出的圖線斜率的大小即為重力加速度g的值(4)利用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中作出以第(3)問回答的內(nèi)容為橫縱坐標的圖象,名題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41971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