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煤變油”
所謂“煤變油”,本質上是煤炭液化技術,即通過化學反應將煤炭所含的碳氫化合物轉化成其他碳氫化合物,如汽油、柴油等。這一技術上的重大革命將對煤炭替代石油、清潔環(huán)境、緩解石油資源相對短缺、提高經濟效益產生深刻的影響。
二、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使“煤變油”夢想成真
煤炭、石油均是人類大規(guī)模使用的常規(guī)能源,煤炭儲量雖為石油的20倍左右且開采方便,但與石油相比煤炭遜色得多:固體燃料,運輸不便,燃燒效率低,灰渣多,污染環(huán)境。長期以來,人們致力于煤炭氣化、液化技術的研究,旨在有一天煤炭能經濟地替代石油,而今終于取得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懊鹤冇汀奔夹g是一種建立在近百年科學研究基礎上的化學工業(yè)技術,有根有據。它同一度炒得沸沸揚揚,后來又銷聲匿跡的“水變油”技術有天壤之別,后者是徹頭徹尾的騙局。眾所周知,煤炭與石油有著差不多的“成長歷程”,都是遠古時代沉積下來的生物體,在一定地質條件下經復雜變化而形成的,它們有著近似的“基因”—主要由碳氫化合物組成。這是“煤變油”得以成功的內因所在。“煤變油”是20世紀20年代德國兩位科學家費希爾和特羅希發(fā)明的,其化學生產過程有兩個步驟:由“煤變氣”和由“氣變油”。由于石油危機等因素的影響,美、日、蘇、荷蘭等國都加入了煤炭液化新技術的研究行列,但因這些發(fā)達國家煤價過高,勞動成本又十分昂貴,雖取得技術上的進步,但難以提升至產業(yè)化日程上。我國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勞動力相對便宜,煤價較低,“煤變油”生產潛力很大!傲濉逼陂g,國家計委、中科院就在山西進行了“煤變油”關鍵性技術的研究,經多年科學攻關,終于在煤炭基液體燃料合成技術上,即“煤變油”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成為世界上少數(shù)幾個掌握“煤變油””技術的國家之一。在我國“煤變油”生產過程中,在催化劑作用下,五噸煤經一系列工藝流程可合成一噸成品油。目前我國已在山西建成千噸級的“煤變油”裝置,且已投入生產中。
三、“煤變油”在我國前景廣闊
1.質優(yōu)價廉,市場競爭潛力大煤炭合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更利于清潔環(huán)境,質量高于第四代清潔油品,人們可放心使用。在價格方面,煤炭合成油也具有相當?shù)母偁帉嵙。目前采用德國技術的南非年產500萬噸合成油品的薩索爾公司合成油成本為每桶19.7美元,低于國際石油輸出組織的價格調控范圍—22至28美元。2000年,這家公司產值達40億美元,實現(xiàn)利潤近12億美元。目前,我國石化企業(yè)的汽油出廠價平均為每噸2900元左右,柴油出廠價為每噸2500元左右。而“煤變油”項目在萬噸級示范生產階段,合成油品的成本扣除折舊后,預計為每噸2300元,完全可以保本運行。而一旦百萬噸級的裝置投入運行,就會產生規(guī)模效益,大大降低生產成本,產品完全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正是看到了這一優(yōu)勢,山西連順能源有限公司才樂觀的認為,在“煤變油”生產中,自己幾千萬的投資將贏得豐厚的利潤。
2.附加產品帶來可觀的綜合效益煤炭在液化成柴油、汽油的同時,還可以開發(fā)出附加值很高的上百種產品,如乙烯、丙烯、蠟、醇、酮、化肥等,綜合效益十分可觀。
3.豐富廉價的煤炭資源使我國煤變油生產前景看好煤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液化兩種方式轉化成汽油、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條件苛刻,對煤炭種類的依賴性強。截至目前,適合大噸位生產的直接液化工業(yè)還沒有實現(xiàn)商業(yè)化。而煤間接液化技術是將煤首先經氣化制造出合成氣,再經催化合成轉化為汽油、柴油。由于間接液化操作條件溫和,對煤炭種類幾乎無要求。我國不僅具備了“煤變油”的生產技術,而且是一個煤炭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已探明儲量達一萬億多噸,年產量約10億噸左右,且每噸價格遠低于石油,人力資源也相當便宜。這些將對我國“煤變油”生產的日益工業(yè)化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國石油資源相對匱乏,已危及國家能源戰(zhàn)略安全!懊鹤冇汀奔夹g的工業(yè)化將使我國的國家能源安全戰(zhàn)略得到鞏固。
面對國際油價一路飆升和加入WTO后的新挑戰(zhàn),國家計劃實施“煤變油”計劃,在云南和陜西興建兩個煤液化項目,總投資上百億元人民幣,年產石油200萬噸。未來3年內,一個萬噸級的“煤變油”裝置將崛起于我國煤炭大省山西,從而使這項技術向工業(yè)化邁進一大步。預計到2008年將再建成一個百萬噸級的煤基合成油大型企業(yè),山西大同、朔州地區(qū)幾大煤田間將崛起一大型“煉油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9749.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知識點總結 大氣的垂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