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的自白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我叫恒河,是眾山之王喜馬拉雅山的女兒,祖籍喜馬拉雅山南麓加姆爾的甘戈特力冰川,全長2700千米,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千米,河口處的年平均流量為2.51萬立方米/秒;其中在印度境內(nèi)長2071千米,流域面積95萬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為1.25萬立方米/秒。我用甘甜的乳汁哺育著兩岸人民,加上他們虔誠的宗教信仰,我被視為“圣河”。

源頭至安拉阿巴德為上游

我的兩個較大源頭是阿勒格嫩達河和帕吉勒提河,兩河上游奔騰于喜馬拉雅山間,地勢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急流洶涌。兩河在代沃布勒亞格附近匯合后,我才被稱為恒河。當我流至安拉阿巴德時,海拔已降至120米。上游河段以赫爾德瓦爾為界,以上的河段穿過西瓦利克山脈,河床多為巖石,河道狹窄,多急流;以下的河段進入平原,河面變寬為0.76千米~3.3千米,泥沙淤積,河道兩側(cè)多沼澤和低洼地,雨季常改道。旱季時,流量為200立方米/秒;雨季時,流量達5680立方米/秒。

安拉阿巴德至西孟加拉邦為中游

我接納了最大的支流朱木拿河,水量大增,河面變寬,體形彎曲,地勢平坦。旱季時,河寬約1千米;雨季時,河寬為5千米~6千米。接著,我氣勢磅礴地流向印度教圣地瓦拉納西,又集納了許多支流,浩浩蕩蕩地奔向下游。

西孟加拉邦以下為下游

進入孟加拉國后,我被稱為帕德瑪(意為荷花)河,分成數(shù)條支流,在達卡西北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形成“丫”字形,最后注入孟加拉灣。由于受氣候的影響,雨季時,我泛濫成災(zāi);旱季時,我的水量卻供不應(yīng)求。特別是1970年,印度在靠近孟加拉國邊界建成法拉卡水壩,使我在旱季時流入孟加拉國的水量減少了3/4,導致兩國原來因為水資源問題而緊張的關(guān)系更加突出。為緩和緊張的關(guān)系,兩國于1996年12月達成協(xié)議:旱季期間,當我的流量在1980立方米/秒以上時,孟加拉國可得到至少約990立方米/秒的流量;當我的流量低于1980立方米/秒時,孟加拉國將分得流量的一半。

我的籍貫加姆爾,在印度語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被視為神靈,因而我是從神靈──牛的嘴里流出來的圣潔清泉。我有一條支流的源頭在岡底斯山東南的瑪法木錯,而根據(jù)宗教傳說,岡底斯山是濕婆神修行的地方;瑪法木錯湖是濕婆神和他的妻子沐浴的地方,印度教教徒尊它們?yōu)椤吧裆绞ズ。所以,出生于“神山圣湖”的河水是“圣水”。而印度神話故事則說,國王跋吉羅陀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女神下凡。但女神之水來勢洶洶,為了不使河水沖壞大地,濕婆神就站在喜馬拉雅山前,用前額承受河水的巨大沖力,讓河水沿著他的頭發(fā)緩緩地流到地上,既可以洗刷掉國王先輩的罪孽,又能造福于人類。因此,印度教教徒認為我是女神的化身,是“贖罪之源”,我的圣水能洗脫其一生的罪孽與病痛,使靈魂純潔升天。在我的身邊誕生了一座又一座的印度教圣城,其中最著名的是瓦拉納西、阿拉哈巴德、赫爾德瓦爾。

瓦拉納西

舊稱“貝拿勒斯”。歷史上曾稱為“加西”,意為“神光照耀”的地方。位于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坐落在我的中游新月形河段的左岸,人口約80萬。1957年改為現(xiàn)名稱,因城市地處瓦拉納河和阿西河之間,于是取兩條河的名稱合成的。它是沿岸印度最大的歷史名城、印度教圣地。相傳6000年前由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濕婆神所建。公元前5世紀,佛祖釋迦牟尼曾在位于市西北10千米處的鹿野苑第一次講道,因此該城被譽為“印度之光”。全城僅廟宇、寺院就有1500座,最著名的有濕婆廟、金廟、難近母廟,還有十幾萬栩栩如生的神像。瓦拉納西每年有400多個宗教節(jié)日,每年接待朝拜者或洗圣水澡的人有二三百萬。

瓦拉納西城沿著我的岸邊長達6.7千米,共有64個大小水泥臺階碼頭,當?shù)厝朔Q其為“卡德”。每當晨曦初露,來自四面八方的虔誠教徒云集在碼頭上,扶老攜幼沿著石階一面沐浴,一面頂禮膜拜。晨浴的一個附帶項目是刷牙,他們有的用食指與中指并排在口中來回搓,有的用一根苦中帶甜的樹枝在牙齒上蹭,并把刷牙的“圣水”也喝下去。凈身后,信徒們從我這里提上一壺圣水,帶著供品走向寺院朝拜。

阿拉哈巴德

意為“神城”,位于我與朱木拿河的匯合處。古稱“帕拉亞格”,意為“獻祭之城”。城中有根已有2200多年歷史的阿育王古石柱,柱上的銘文記載著該城鼎盛時期的情況;在帕塔爾·普利廟內(nèi)有一株被稱為“不死樹”的古榕樹,其樹齡高達1000多年,其附近還有猴神哈奴曼廟。每年春天,在兩河流的匯合處都要舉行“瑪格廟會”,平均有25萬人來此沐浴朝拜。每隔12年還要舉行“宮巴廟會”,這是印度教最古老的盛大節(jié)日。

“宮巴廟會”起源于印度教神話,傳說為爭奪一罐甘露,濕婆等神與妖魔激戰(zhàn)了12年并最后獲得勝利。在爭奪戰(zhàn)中,一些甘露灑在地球上的四個地方,成為這四個地方的河水。因此,人們相信在“宮巴廟會”期間,到這些地方沐浴,洗滌罪惡、解除輪回之苦就更為靈驗。在為期32天的節(jié)期中,有1億多人到這里沐浴。

赫爾德瓦爾

意為“哈里之門”。古稱甘德瓦拉,意思是“恒河之門”。位于北方邦西北部、上恒河運河的起點、我的上游右岸咽喉要道。此處,我開始有航運價值。該城人口11.6萬。每年4月~5月以及每隔12年也要舉行圣水沐浴活動。在該城南郊的達克合什瓦爾古廟附近,有一相傳為濕婆神沐浴時留下的腳印。

由于印度教教徒認為濕婆神常到我這里巡視,死后在此火化并將骨灰撒到河中,可以“清洗終身過失”、“灰燼隨恒河女神升天”,因而成為印度教教徒圣潔的火葬場。一些重病纏身的人,或身體還硬朗的富有老者,早就到岸邊租間小屋或住在旅館,靜待壽終。因此,在我沿岸的“圣城”里,有許多“待亡者之家”租給待死者居住。一些死者的家屬也千里迢迢把親人的遺體運到這里火葬。在我的身邊有數(shù)不清的簡易火葬場,有的火葬場平均每天要焚化上百具尸體,日夜煙火不斷,加上每天8.73億升廢水的流入,使我面目全非。長此以往,我真擔心我還能被視為“圣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56746.html

相關(guān)閱讀:做到這八個讓你地理頂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