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jié) 人工湖的形成過程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地理知識點總結(jié) 人工湖的形成過程

距離2011年高考還有不到2個月的時間了,這個時候文科的同學要有一個清楚的頭腦,總結(jié)各科的知識重點并記住。下邊小編就為大家總結(jié)了高中地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原有水系,水流依地形自高向低流去,構(gòu)成主流、支流。

2、在河道的某一段,由于人們的需要而建筑了堤壩。

3、堤壩堵住來水,流水被蓄積起來。

4、蓄積起來的水,構(gòu)成人工湖泊--水庫。

水庫,顧名思義,就是貯水的“倉庫”。它是一種具有特殊形式的人工和自然相結(jié)合的貯水水體,在水利工程上它又屬于“蓄水”設(shè)施,故通常習稱“人工湖泊”。

和天然湖泊不同,“人工湖泊”體現(xiàn)了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水庫是隨著人類為解決水患和蓄水備用而出現(xiàn)和發(fā)展起來的。遠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人民為了防止洪水泛濫和灌溉土地的需要,開始興建了世界上第一批水庫。我國人民則在公元前六世紀就修筑了芍陂灌溉工程,至今該工程仍在發(fā)揮作用。據(jù)統(tǒng)計,世界各國水庫的總庫容達5500km3,水面面積超過35萬km2。建國初,修建了第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要利用目標的綜合性工程—— 官廳水庫,到1950年底,全國已建成各類水庫86852座,總庫容占天然湖泊貯水量的59%,接近淡水湖泊貯水量的2倍。除古代著名的水庫——芍陂和鑒湖外,尚有水庫形湖泊——洪澤湖。目前在我國各大河流的中上游都興建了一批水庫,它們除了蓄水功能外,還具有發(fā)電和航運功能,如黃河中上游的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青銅峽、三門峽和龍羊峽等水庫;長江中上游則有丹江口、柘溪、烏江和二灘等水庫。新安江水庫即今千島湖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區(qū)。還有正在興建的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工程,水庫壩高達180米,總?cè)輲?00億米3,水電站裝機容量130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650億度,可堪稱世界之最。

洪澤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泊中最年輕的一個湖泊,系唐宋之前在淮河下游已存在的一些小型湖蕩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黃河長期南徙奪淮以及筑堤蓄水形成的水庫形湖泊。

洪澤湖形似一只展翅飛翔的雄鷹,東岸平直,其余岸線曲折多彎。

湖區(qū)屬北亞熱帶與南溫帶的過渡氣候。湖水水色和透明度在全湖平面分布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一般在主要入湖河口敞水區(qū)受河流挾帶泥沙和風浪影響,水呈綠黃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65317.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2年高考地理重點復習:人類活動的地域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