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言意關系 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現(xiàn)代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言意關系


在中國古代詩歌理論中,言意關系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對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歌欣賞影響至深。注重言外之意,這不僅是中國詩歌的特點,也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共同的特點。詩歌求言外之意,音樂求弦外之音,繪畫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學觀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虛中見實!读凶?
湯問》載:韓娥鬻歌“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動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寫琵琶曲暫停時的情景說:“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白居易是深得中國藝術妙趣的。古代的繪畫要求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盡的意趣,往往在畫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啟發(fā)觀者自己去想象、補充,正如包世臣《安吳論書?
述書上》引鄧石如的話說:“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奇趣乃出!
在戲曲舞臺上,不設道具或僅設極少的一點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員的動作暗示種種生活場景,給現(xiàn)眾留下許多想象的余地。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盡寓無盡。語言作為思維的工具,不可能沒有局限性,不一定能夠完全表達人們所想的東西。語言實質上只表達普遍的東西;但人們所想的卻是特殊的東西、個別的東西。在一首詩里,言總是有盡的,寫得再長也有終結。但是這有盡的言所包涵的意味,它們所給予讀者的啟發(fā)卻應當是無盡的。任何一首詩都有它的主題,可是不同時代的讀者,或同一時代的不同讀者,聯(lián)系各自的生活經(jīng)驗,對它就會有不同的體會。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讀同一首詩,也會有不同的感受。中國古代的詩論特別重視詩歌語言的這種啟發(fā)性,作詩最忌太直、太露,讀詩最忌太滯、太鑿。一覽無余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藝術,拘守章句的讀者也不是真正的鑒賞家。一個懂得藝術的鑒賞者,可以從吟誦的詩句中看到圖畫,也可以從畫在紙上的圖景中聽到真意。李白聽蜀僧彈琴,聯(lián)想到萬壑古松;杜甫看了劉少府畫的山水障,仿佛聽到山上的猿聲。龔自珍《己亥雜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雖然只有十四個字,卻能抽出讀者不盡的思緒和想象。


含蓄不等于隱晦,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盡,并不是有話不說,而是引而不發(fā)。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是詩人浮想聯(lián)翩、思想感情的飛躍接近極頂時,自然達到的藝術境界。最后的一躍已經(jīng)開始,無限的風光即將展現(xiàn)。詩歌語言保持在最飽滿、最富有啟發(fā)性的狀態(tài)之中,給讀者留下了最廣闊的想象余地。


強調含蓄并不排斥痛快。直抒胸臆,淋漓痛快也能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效果,全看詩人的造詣如何。




1.
下列對中國古代文學藝術中“
言意關系”
的具體表現(xiàn)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
詩歌寫作的獨特在于以“
虛中見實”
的手法實現(xiàn)詩歌意境的再創(chuàng)造。


B.
音樂創(chuàng)作擅長用“
余音”
來引人回味,達到“
無聲勝有聲”
的效果。


C.
書畫創(chuàng)作講究疏中有密和留白,讓欣賞者于有盡中想象無盡。


D.
戲曲表演依靠演員的動作暗示生活場景,給觀眾留下想象的空間。




2.
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古代繪畫具有不盡的意趣,因此它具有“
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的特點。


B.
語言具有相當?shù)木窒扌,并不能完全表達人們的思想,這就是所謂的“
言有盡”



C.
詩歌語言越飽滿,越富有啟發(fā)性,就越能給讀者帶來不同的閱讀感受。


D.
詩歌中的含蓄不等于隱晦,含蓄是有話不說,隱晦是引而不發(fā)。




3.
根據(jù)原文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
詩歌求言外之意,音樂求弦外之音,繪畫求象外之趣,它們的藝術表現(xiàn)形態(tài)雖不同,但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追求卻一致。


B.
作詩切忌太直太露,讀詩避免太滯太鑿,因此,要真正實現(xiàn)詩歌的藝術鑒賞,作者與讀者必須相互激發(fā),詩歌鑒賞才能完成。


C.
李白聽琴聯(lián)想到萬壑古松,杜甫看畫仿佛聽到山上的猿聲,由此可見,讀詩不僅要從吟誦的詩句看到圖畫,還要從畫在紙上的圖像中聽到聲音。


D.
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盡,是詩人及一切藝術創(chuàng)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藝術鑒賞者必須具備的藝術修養(yǎng)。




參考答案:

1.A
(A
項以偏概全,“
虛中見實”
是“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共同的特點”
而非詩歌寫作的獨特之處。)

2.C
(A
項,因果顛倒;B
項混淆“
或然”
和“
必然”
,“
語言不一定能完全表達人們的思想;D
項張冠李戴,含蓄是引而不發(fā),隱晦是有話不說。)

3.A
(B
項強加因果,結論是強加的,原文中沒有依據(jù);C
項篡改文意,原文說藝術欣賞“
可以從吟誦的詩句中看到圖畫,也可以從畫在紙上的圖景中聽到真意!
,是并列關系,而“
不僅……
還”
是遞進關系;D
項無中生有,“
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盡”
是鑒賞者必備的藝術修養(yǎng)在文中沒有依據(j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3385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