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一角西峰夕照中,斷云東嶺雨蒙蒙。
林楓欲老柿將熟,秋在萬山深處紅。
【注】丘逢甲(1864-1912),臺灣彰化人,離臺內(nèi)渡后,定居祖籍粵東鎮(zhèn)平(今廣東蕉嶺)澹定山村。
⑴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回答。(4分)
⑵詩中第三句的“欲”“將”二字富有表現(xiàn)力,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⑴作者通過描繪山村中西邊日落東邊雨、林楓欲老柿將熟、遠處萬山紅遍等秋景,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表現(xiàn)內(nèi)渡之后居住在祖國大陸鄉(xiāng)村的歸屬感。(聯(lián)系詩歌內(nèi)容分析,2分;情感,2分)
⑵因為“欲”“將”二字描繪了欲老未老之楓葉、將熟未熟之柿實,此時的楓葉、柿實紅得富于生機,紅得耐人尋味,與末句的“秋紅”照應(yīng)得天衣無縫,生動地寫出詩人即日所見的景致。(內(nèi)容分析,2分;前后照應(yīng),2分)
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就把山村晚秋的美景寫得生動而形象。詩題“山村即目”,就是“在山村放眼觀賞”的意思?梢哉f這是一首詩人即興而作的詠景抒情詩。
詩的一、二兩句就給我們描繪出一幅“西邊日照東邊雨”的晴雨圖。向西望,“一角西峰夕照中”,傍晚的斜陽籠罩著山峰一角,清新亮麗;往東看,“斷云東嶺雨蒙蒙”,烏云覆蓋在東嶺上空,細雨蒙蒙。西峰夕照、東嶺云雨,因為強烈的對比,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首二句詩化用唐代詩人劉禹錫《竹枝詞》中的名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但丘逢甲并非簡單地化用或蹈襲;劉詩借景布興,而丘詩卻是即景描繪秋之美。
詩的前兩句,側(cè)重寫山中的氣候之奇;但“東邊日出西邊雨”或“西邊日落東邊雨”的天氣夏秋兩季都可能出現(xiàn),故仍不能表現(xiàn)出這樣的美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第三句詩“林楓欲老柿將熟”,詩人看到眼前火紅的楓林和柿林,心胸為之一振:妙哉!
末句“秋在萬山深處紅”,漫山遍野的紅葉,到這時我們才知道這樣的美景是秋天的神力鑄就。
這是一首詩更是一幅畫,一幅濃墨重彩的中國大寫意山水風(fēng)景畫,詩人來得正是時候,看到了山村深秋最壯美的景致。因為楓葉一老就會枯落,柿子一熟就會掉落;只有當(dāng)“林楓欲老”“柿將熟”,楓葉要老不老、柿子要熟不熟的時候,才會紅得艷麗,充滿生機,耐人尋味。詩人緊緊抓住兩個字——“欲”“將”把季節(jié)更替關(guān)鍵時期極具代表性的意象盡情納入詩中,楓葉和柿子只有到深秋才會變紅,所以成為深秋的典型景物,成為深秋的特征和標(biāo)志。。
從“欲”“將”二字,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秋紅的濃烈、純正是多么重視和挑剔。詩末著一“紅”字,而境界頓出,全詩皆活。
詩歌構(gòu)思精巧,比較襯托,出奇制勝,畫龍點睛。紅楓熟柿是觸發(fā)詩人興致和靈感的媒質(zhì),是全詩的著力點,但詩人并不直接由此入手,而是從外圍的夕照、云雨寫起,以西峰夕照、東嶺云雨之稀奇,襯托紅楓熟柿之神奇。在比較襯托的基礎(chǔ)之上,詩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出人意表之思運畫龍點睛之筆,揭示山村秋景之神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1002031.html
相關(guān)閱讀:《醉翁亭記》《岳陽樓記》閱讀答案
王禹?《待漏院記》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活板》片段閱讀答案
史記《高祖本紀》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宋史?張根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