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立皇子,中書召?作詔,?曰:“此大事也,非面受旨不可。”明日請對,曰:“海內(nèi)望此舉久矣,果出自圣意乎?”仁宗曰:“朕意決矣。”?再拜賀,始退而草詔。歐陽修聞而嘆曰:“真學(xué)士也。”
始,?之請對而作詔也,有密譖之者。英宗在位之四年,忽召至蕊珠殿,傳詔令兼端明殿學(xué)士,錫之盤龍金盆,諭之日:“秘殿之職,非直器卿予翰墨間,二府員缺,即出命矣。曩有讒口,朕今釋然無疑。”?謝曰:“非陛下至明,臣死無日矣。”
元豐官制行,由禮部侍郎超授銀青光祿大夫。五年,正三省官名,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以蔡確為右仆射。先是,神宗謂執(zhí)政曰:“官制將行,欲新舊人兩用之。”又曰:“御史大夫,非司馬光不可。”?、確相顧失色。?憂甚不知所出確曰陛下久欲收靈武公能任責則相位可保也?喜謝確帝嘗欲召司馬光,?薦俞充帥慶,使上平西夏策。?意以為既用兵深入,必不召光,雖召,將不至。已而光果不召。永樂之敗,死者十余萬人,實?啟之。
八年,帝有疾,?白皇太后,請立延安郡王為太子。太子立,是為哲宗。進硅金紫光祿大夫,封岐國公。五月,卒于位,年六十七。特輟朝五日,賻金帛五千,贈太師,謚日文恭。賜壽昌甲第。
(節(jié)選自《宋史·王?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憂甚/不知所出/確日/陛下久欲收靈武公/能任責/則相位可保也/?喜/謝確/
B.?憂甚/不知所出/確日/陛下久欲收靈武/公能任責/則相位可保也/?喜/謝確/
C.?憂甚/不知所出確/日/陛下久欲收/靈武公能任責/則相位可保也/?喜/謝確/
D.?憂甚/不知所出/確日/陛下久欲收/靈武公能任責/則相位可保也/?喜/謝確/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會試考取后通過中央政府最后一級考試的人稱為進士。
B.除喪,古代居喪期穿喪服。古時官員遇父母去世,須辭官守喪。期滿后才可復(fù)職。
C.超授,升遷,亦指越等授官。“進知制誥”中的“進”在文中指“晉升’9‘‘提拔任用”。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王?為金紫光祿大夫,封岐國公。所以他的死被稱為“卒”。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擔任揚州通判時,很多官吏和百姓都小看他,有個大校對他態(tài)度十分輕慢,王?將他捉拿伏法。
B.王?做事堅持原則。嘉?年間確立太子,中書召王?起草詔書。王?認為須當面接受圣旨。得到仁宗答復(fù)才起草。被歐陽修高度稱贊。
C.王?妒嫉司馬光受寵。他擔憂司馬光受寵而威脅自己的相位,于是聽從蔡確的計謀讓司馬光不奉召,造成永樂兵敗,死者十余萬人。
D.王?擁立哲宗受到優(yōu)待。神宗患病,王?請求擁立哲宗。王?被賞官封爵。死時,哲宗特意停止上朝,追贈太師,賜予上等住宅。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至是,欲便服,妄云衣冠在后乘。?命取授之,使者愧謝。(5分)
(2)“曩有讒口,朕今釋然無疑。”?謝曰:“非陛下至明,臣死無日矣。”(5分)
參考答案
10、B
11、B
12、C
13、(1)到這時,使者想穿著便服進入,并謊稱衣帽都在后面的車里。王?讓使者取來給他,使者慚愧道歉。
(2)以前有人進讒言,朕今天全部消除都沒有任何懷疑了。王?跪謝說:“不是陛下十分英明,我就活不了幾天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09321.html
相關(guān)閱讀:馬戴《灞上秋居》閱讀答案
《武昌懷古 棲一》閱讀
《題蘇武牧羊圖》閱讀答案
晏殊《清平樂》閱讀答案
詩歌意象分類詮釋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