紱未仕時,與吳人韓奕為友,隱居九龍山,遂自號九龍山人。于書法,動以古人自期。畫不茍作,游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漓沾灑。有投金幣購片楮①者,輒拂袖起,或閉門不納,雖豪貴人勿顧也。有諫之者,紱曰:“丈夫宜審所處,輕者如此,重者將何以哉!”。在京師,月下聞吹簫者,乘興寫《石竹圖》,明旦訪其人贈之,則賈客也?鸵约t氍毹②饋,請再寫一枝為配,紱索前畫裂之,還其饋。一日退朝,黔國公沐晟從后呼其字,紱不應(yīng)。同列語之曰:“此黔國公也 。”紱曰:“我非不聞之,是必于我索畫耳。”晟走及之,果以畫請,紱頷之而已。逾數(shù)年,晟復(fù)以書來,紱始為作畫。既而曰:“我畫直遺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與之,俟黔公與求則可耳。”其高介絕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畫竹石,亞于紱。畫竹一枝,直白金一錠,然人多以饋遺得之。昶,字仲昭,永樂十三年進士,后改庶吉士,歷官太常寺卿。昶與上元張益,同中進士,同以文名,同善畫竹。其后,昶見益《石渠閣賦》,自謂不如,遂不復(fù)作賦。益見昶所畫竹石,亦遂不復(fù)畫竹。
(節(jié)選自《明史·王紱、夏昶傳》)
注:①楮(chǔ)一種樹皮可以用來造紙的樹。②氍毹(qú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7.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王紱“高介絕俗”的一組是(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王紱博學(xué)多才,不僅能善于唱歌和作詩,還愛好看書、“寫山木竹石”,所以特別被當(dāng)時的人稱贊。
B.王紱作畫不肯輕易下筆,但在游覽時,飲酒到了興頭上,就會在長廊的粉壁上借著酒興盡情地?fù)]灑。
C.沐晟向王紱求畫,過了幾年都沒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書來換,王紱才給他作畫。
9.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 分)
參考答案
6、D(應(yīng)為“聞名”。)
7、D(“高介絕俗”的意思是“清高耿直,不隨流俗”。由此可推知應(yīng)為D項。)
8、B(A項對“工歌詩”和“能書”的解釋有誤;C項對“晟復(fù)以書來”的解釋有誤;D項中“夏昶和張益為人都很謙虛”脫離了文意,原因應(yīng)是“自謂不如”。)
9、①由于擅長書法在文淵閣任職。
參考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10843.html
相關(guān)閱讀:《雁門太守行》同步練習(xí)及答案
(宋) 張?《離亭燕》閱讀答案
《早寒有懷 孟浩然》閱讀答案
《題薔薇 皮日休》閱讀答案
《秋夜紀(jì)懷 [宋]陸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