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
與房?為布衣交,?時敗兵,又以客董廷蘭之故罷相,甫上疏言:“罪細(xì)不宜免大臣。”帝怒,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帝乃解,不復(fù)問。時所在寇奪,甫家寓?,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guān)輔饑,輒棄官去?颓刂荩(fù)薪拾橡粟自給。
流落劍南,營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會嚴(yán)武節(jié)度劍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詣其家。
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大歷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適耒陽。因客耒陽,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縣令自棹舟迎之,乃得還。為設(shè)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數(shù)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撓弱,情不忘君,人皆憐之。墳在岳陽。有集六十卷,今傳。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迨審言以文章顯迨:等到
B.先鳴數(shù)子 先:首先
C.罪細(xì)不宜免大臣細(xì):小
D.適耒陽
領(lǐng)先、超過
11.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陛下其忍棄乎 其正色邪
B.則臣之述作 之二蟲又何知
C.武以世舊 仆以口語遭遇此禍
D.為設(shè)牛炙白酒 難為俗人言
C 介詞,因為。A.語氣副詞 ,難道; 連詞, 是……(還是……)。B.助詞,的;代詞,這。D.介詞, 替、給 ;介詞 對、向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雖然有先人傳承儒業(yè)保持官職十一代,但杜甫的生活一直比較困難,在秦州時,甚至要負(fù)薪拾橡粟自給。
B.杜甫上書為房?求情而觸肅宗之怒,因為宰相張鎬,皇帝才不再追究。
C.杜甫評價自己是“沉郁頓挫,隨時敏給”,達(dá)到揚雄、枚皋的水平是沒有問題的。
D.杜甫曠達(dá)不拘禮俗,又不自我約束檢點,喜歡談?wù)撎煜麓笫,調(diào)子雖高但切合實際。
原文是“調(diào)子雖高卻不切實際”。
1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時所在寇奪,甫家寓?,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3分)
(2)適耒陽。因客耒陽,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3分)
(3)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張衡傳》)(2分)
(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fù)國。”(《蘇武傳》)(2分)
翻譯
①當(dāng)時杜甫所在地地方叛軍到處搶掠,杜甫把家寄居在?州,長年生活貧寒困苦,幼年的孩子以至于餓死了,于是朝廷允許杜甫自行前往探望。
②于是杜甫客居在耒陽,游覽南岳廟,突然發(fā)大水,十多天找不到東西吃。
(3)張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氣象和歷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4)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
【參考譯文】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甫年輕時家貧不能維持生活。杜甫考進(jìn)士考落榜,困處長安城中。
天寶十三載,杜甫獻(xiàn)上賦頌三篇。提拔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杜甫多次獻(xiàn)上賦頌,稱揚自己,并且說:“從先臣杜恕、杜預(yù)以來,我家傳承儒業(yè)保持官職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審言時,以文章稱顯于世。我依靠祖宗所傳的事業(yè),從七歲起開始作詩,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蓋身體,常依靠別人才有飯吃。暗想恐怕早晚棄尸山谷,伏拜懇請?zhí)熳影z我。如果能讓我重操祖先的舊業(yè),把我從長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脫出來,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揚六經(jīng),超過諸子,至于深沉蘊積、抑揚有致,順應(yīng)時勢、思維敏捷,達(dá)到揚雄、枚皋的水平是沒有問題的。有這樣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棄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26718.html
相關(guān)閱讀:漢樂府《古歌 秋風(fēng)蕭蕭愁殺人》閱讀答案
《對雪 杜甫》閱讀答案
《卜算子 陳?》閱讀
《祝英臺近?晚春》閱讀答案
《菊花 元稹》閱讀答案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