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你問我究竟有多少哀愁。那哀愁正如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絕向東奔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翻譯:
虞美人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時候才能了結(jié),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天夜里又刮來了春風(fēng),在這皓月當(dāng)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xì)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yīng)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若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意思:若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翻譯
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回首往昔,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
茍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fēng)吹拂,春花又將怒放,望著明月回想自己不堪回首滅亡的故國。
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
問君你能有多少哀愁,那過往的哀愁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走了。
賞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xiàn)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這一問,問得離奇。“春花秋月”那可是美好的景色!人們是多么期盼年年花好,歲歲月圓的景色。可是,此時詞人偏偏言:“何時了?”繁花似錦、明月當(dāng)空該什么時候了結(jié)呢?這一問充分地描繪出了詞人對“春花秋月”的厭倦和對人生近乎絕望的心態(tài)。這一問,問得干脆,這一問,非失落感達到極點而不能出。
這一問,亡國之事,悲憤之思蜂擁而至。在這種痛苦感情的擠壓下,很自然地想到往事。“往事知多少”句就如順?biāo)燮鞫隆?ldquo;往事”,在這里指他在江南南唐國做君主的時候。那時候“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那時候“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風(fēng)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那時候看到是“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盛況;那時候感覺到的是“花月正春風(fēng)”的快意和“秋風(fēng)多,雨如和”的樂趣;那時候儀仗前導(dǎo),嬪妃簇?fù),武士護衛(wèi),大臣跟隨,何等威風(fēng)氣派,繁華無比?墒,“幾曾識干戈”!那所有的一切都已經(jīng)灰飛煙滅、飄渺無蹤了。唉,“往事只堪哀”!這所有的“春花秋月”(代以前的美好生活)俱已成為過去,卻為什么還出現(xiàn)在“我”眼前(實景)呢?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小樓”,詞人常常倚欄之處。因金陵城對于汴京而言,它在開封的東南邊。“東風(fēng)”一吹,自然就會引起詞人的注意了。“東風(fēng)”是不是從“我”的故國吹來的呢?家國之思,隨即而來。詞中一個“又”字,說明了詞人常常感受得到東風(fēng)的“侵襲”,常常在夜深人靜之時仍無法入睡的狀態(tài)。無法入睡,那他便只有獨自憑欄,眺望故國了。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月亮還如當(dāng)年一樣圓,月色還如當(dāng)年一樣明,可是,這短短的幾年中,人事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憑欄遠(yuǎn)望。對著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家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頭。李白曾有詩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往事悠悠,不堪回首。雖說“東風(fēng)無力”(李商隱《無題》),卻將那顆憔悴的心吹落了。“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站立在亡國之君的位置上大聲抒發(fā)自己的亡國之痛,而不像蜀后主劉禪亡國后仍言:“此間樂,不思蜀。”他的抒情是無所顧及的,是純真的、率直的,不見有絲毫作態(tài)。
詞的上片主要是通過寫“春花秋月”之景和“東風(fēng)”之事勾起詞人對往事的回憶,為下片抒發(fā)亡國之恨做鋪墊。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故鄉(xiāng)望不見,雙淚流滿面。既然家國看不見,那就只好想象她現(xiàn)的樣子。“我”所熟悉的雕欄畫壁、玉砌臺階應(yīng)該還是和從前一樣吧?以前宮中的一切應(yīng)該還是老樣子吧?或許只是那些宮女們不復(fù)風(fēng)韻了吧?“只是”二字一出,“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情形即現(xiàn),這二字里包含了多少哀傷,多少嘆婉?
以上六句在章法上都是一樣的,一前一后形成對比,隔句相互呼應(yīng),一唱三嘆,如詞人一生的起浮跌落,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嚴(yán)謹(jǐn)。
感情在痛苦中浸泡,當(dāng)達到“剪不斷、理還亂”的時候,詞人再也承受不了這份折磨了,終于,爆發(fā)出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驚心動魄的一筆。詞人嘴上雖說:“不堪回首”,而心中卻念念不忘故國,就算心中無限的愁思都要向東而流。悲憤之情噴涌而出,一發(fā)而不可收,匯成了以水喻愁的千古佳句。詞人到底有多少愁呢?他的愁思就像那一江汪洋恣肆、纏綿奔放、晝夜不舍、迢迢不斷、無窮無盡的春水。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好,“愁思”本為無形的東西,卻將其化成有形之物,使人可以具體體會出詞人的感情:他的這一腔愁思并不是“多少”一個數(shù)字的問題,而且像那江春水一樣是有深度、有廣度、有長度、有力度的。這個比喻加倍突出了一個“愁”字,直接開啟了“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秦觀《千秋歲》)“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江城子》)“只恐雙舟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等以水喻愁的名句,其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767950.html
相關(guān)閱讀:端午節(jié)的詩句
有關(guān)描寫個人胸懷抱負(fù)的古詩詞名句
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
“曲終卻從仙官去,萬戶千門惟月明!崩畎住豆鸬钋铩啡婅b賞
普天樂?詠世 張鳴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