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時評:有文化滋養(yǎng)的孩子才健康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健康育兒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在臺灣采訪恰逢暑期。我們看到:與大陸的家長們一樣,臺灣的爸爸媽媽們也都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子女多長一些知識和本領(lǐng)。

  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里,比平時更多了一些孩子們的身影。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指點墻上的大幅照片,給一群孩子有聲有色地講解孫中山的故事。忽然,她指著照片上方“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問道:“誰能講講這四個字的意思?”

  沒想到,孩子們刷地舉起一片小手。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開口了:“就是說,天下是大家的,嗯,嗯,”他在腦子里搜索字眼,“要讓大家來分享!”

  他的回答得到講解者的夸獎。

緊接著的下一個問題,又是一片小手舉起來了……此時此刻,記者被深深觸動??從歷史到現(xiàn)實中,有許多我們都熟悉的字眼詞句,我們真的都完全理解它們的社會文化內(nèi)涵嗎?

  在孫中山紀念館的二樓,我們還看到一個專為小學生辦的“魔法藝術(shù)培訓班”。孩子們自己動手做的一長串中國式紅燈籠。標準的六個棱角和側(cè)面,顯著稚拙手工痕跡。垂下來的流蘇上,掛著吉祥的祝福和孩子自己的名字。

  這不是高深的技藝,卻是地道的中華文化的參與性體驗。

  鶯歌是臺北縣一個以陶瓷生產(chǎn)而出名的小鎮(zhèn)。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個陶藝教育館。指導(dǎo)老師黃永全專門上過輔仁大學幼兒心理專修班,對兒童教育頗有研究。孩子們在他的陶藝館里自己動手玩陶和制作,盡情展現(xiàn)自己的天性。

  他的陶藝館架上有一個巴掌大的陶瓷工藝品:3只直立的小貓,眼盯著一只皮球。旁邊一只肥胖如小豬的老鼠在看熱鬧,不知是哪位孩子留下的作品?鋸埍孔,童趣盎然,表現(xiàn)了孩子一派天籟的心靈世界,也讓我們這些成年人感動。

時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然而“時髦”的國際教育卻使得很多孩子對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反而精通了不少外國的事物!斑@么教下去,孩子就要變成‘香蕉人’了!皮兒是黃的,瓤兒卻是白的!迸畠簞倓?cè)龤q的王女士日前擔心地對記者說。

如今,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已成為絕大多數(shù)年輕父母共識,但很多人對孩子的教育卻存在一些誤區(qū)。家住遼陽市太子河區(qū)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因為深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從懷孕開始她就對孩子進行了胎教,前一陣子她到書店買了不少的早期教育圖書?墒,剛教了半個月,她便遇到了難題???書中有太多的西方文化!拔遗畠含F(xiàn)在知道有‘圣誕節(jié)’、‘圣誕老人’,卻不知道中國的‘中秋節(jié)’;知道‘辛巴達歷險記’,卻不知道‘國產(chǎn)’的‘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蓖跖坑行o奈地說:“她現(xiàn)在就連飲食也都‘西化’了,早餐要吃漢堡包,中午吵著去肯德基!

在遼陽市的一家書店,記者采訪到正在陪6歲兒子逛書店的劉先生,提及孩子教育,劉先生也是萬般無奈。他指著手里剛剛買下的《蠟筆小新》告訴記者,以前他并沒注意到孩子的“西化”,直到最近才發(fā)現(xiàn),兒子已成了個“小洋孩”。本來他為兒子挑選了一本精裝的《唐詩宋詞選集》,但兒子卻非要買《蠟筆小新》!捌鋵嵓依镔I了很多書,但小孩從來不看,就是喜歡看日本卡通書,而這些日本卡通書的內(nèi)容大多反映日本事物,和中國民俗大相徑庭!

記者隨后又采訪了該書店的服務(wù)人員小李,她告訴記者,《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奧特曼》等日本漫畫都很受小朋友的青睞,F(xiàn)在很多家長都愿意陪孩子到書店來,但一到了書店多數(shù)的家長或是站在一旁等著,或是忙著看自己所需的書籍,很少有家長關(guān)注孩子看什么書。記者在采訪中也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父母只關(guān)注孩子早期教育的內(nèi)容,卻忽視了早教的方向。不少家長在記者的提示下才恍然大悟,表示以前沒有注意這方面的問題,現(xiàn)在想起來,自己的孩子對于民族文化還真是所知甚少。

有關(guān)專家認為,兒童早期教育的“西化”,除了社會環(huán)境因素外,家長對孩子民族文化教育的忽視以及過于推崇“西化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應(yīng)該從各個方面入手,學齡前兒童的知識容納量是很大的,家長有選擇地讓孩子了解適合其年齡段的西方文化,可以開闊視野,但“西化”之路不能走得過遠,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dǎo)孩子重視本土文化,不要本末倒置,否則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中華文化是我們精神上的母親,有文化滋養(yǎng)的孩子才是健康和幸福的。我們應(yīng)該擺脫學習中的功利性,真正讓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來滋養(yǎng)和開發(fā)孩子的天性,而不僅僅局限于讓孩子學會“有用的吃飯本領(lǐng)”,這也正是目前海峽兩岸都需要努力做的一件有意義的事。!

更多閱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育兒方式

 中國嬰兒一般采用的朝天仰睡或側(cè)仰睡的睡姿,這與幾千年來包裹嬰兒的方式不無關(guān)聯(lián)。而在美國,嬰兒是趴著睡的,醫(yī)生認為這是最安全的睡姿??可以防止因溢奶而產(chǎn)生的窒息。于是,有人把美國孩子的個性強、膽大、愛冒險,歸功于自孩子出生即沒有束縛,而中國人的個性受拘束,是因為一生下來時,就采用了包裹的方式。這究竟有多少理論根據(jù),不好判斷,因為,東西方思想文化差異產(chǎn)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我們知道,西方有好以個體為單位,順應(yīng)本性的觀念,從嬰幼兒的扶養(yǎng)教育上,即可見一斑。

  在美國家庭中,父母將嬰兒從醫(yī)院接回家的第一天起,就讓孩子在特別布置的嬰兒房里,開始孩子一生的“獨立”生涯。父母寧可在夜里一次又一次地起身去查看睡在另一個房間里的寶寶,也不讓孩子和大人一起睡。因為從小和大人一起睡的孩子,相對于獨立睡眠的孩子而言會顯得膽小,獨立生活能力弱。

  基于此,美國家庭在孩子一旦具備了一定的勞動能力時,便會積極鼓勵孩子幫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而父母也給予一定的報酬,從而培養(yǎng)孩子及早獨立、不依賴父母的意識。又比如在兒童吃手指、撕咬東西的問題上,西方家庭非但不會像中國父母那樣阻止,反而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充分享受。

  孩子的手指臟,父母會用嬰兒藥水、香皂為孩子洗手,而嬰兒皮膚幼嫩,長時間浸泡在唾液里的手指皮膚會發(fā)白、受損,所以父母準備了寶寶油。至于幼兒的圖書,更是由一頁頁畫著故事內(nèi)容的花而粘成的、撕不破、咬不壞。美國父母樂于給孩子提供撕咬的便利,恨不能給孩子一種能吃的書。在他們眼里,孩子的這些行為符合天性享受,無礙于他人,所以父母沒有必要去阻止,不必說“No”。等孩子自己長大,認為不再有趣,自然會停止了。這也是他們這些為人父母的兒時的親身經(jīng)歷。

  西方家庭的孩子如果表現(xiàn)出“孔融讓梨”的精神,才是父母最擔憂的事情。他們不認同這種以他人為先的精神,在他們看來,隨便將自己的利益拱手讓人,無異于義務(wù)勞動不拿報酬,而這在處處講求經(jīng)濟效益的西方社會是無法想像的。他們認為勇于表達自己需要的孩子才是聰明的孩子。比如德國一位女心理學者在她的著作中,為她5歲的女兒使用祈使句:“給我一杯水”,而不是采用詢問句“你能不能給我一杯水”而十分自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3995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