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A、B、C,是拉丁字母!
“這個又是什么字?”
“那個叫做漢字!
“漢字?真是個奇怪的字!
“很難認吧?”
“它像建筑物或積木似的。”
“真的,很像!
“那個寫的是什么字?”
“寫的是‘出口’!
“那個也是漢字嗎?”
兒童的心理分析:
“爸爸讀報紙;媽媽讀雜志;哥哥看漫畫;隔壁的阿姨讀周刊雜志!庇變簩λ闹艿娜魏吻闆r都感到好奇,都留心觀察,對文字也不例外。
剛才連續(xù)追問媽媽的小青,最近對文字開始注意了。她為文字的多樣化而感到驚嘆不已。
“幼兒園的老師給我們讀的童話書,全是文字。姐姐在讀全篇寫滿了文字的教科書。我也想讀文字。我想認只它。文字究竟是什么東西呢?怎樣寫呢?”小青在智力方面發(fā)育較早。
媽媽的高招:
有人堅持一種理論,認為應(yīng)該是孩子進了小學以后才開始學習文字,幼兒期以不教孩子學習文字為好。
但是,也有人認為,不必拘泥于“文字”一詞字面上的含義,可以把它當作一種符號、一種圖畫或一種圖案來理解。當孩子問到它們時,可以以輕松自然的態(tài)度回答。有如前面提到的那位要求母親教她認字的孩子,父母教他們認少量的字,也算不了什么大問題。
如果忽略了孩子的聽與說的基礎(chǔ)教育,放松了大量讀童話和畫冊給孩子聽,而偏重于文字教育,填鴨式地強迫孩子讀書、寫字,這種做法是成問題的。特別是對于智力尚未充分發(fā)育的兒童,更應(yīng)慎重從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65912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