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自古以來,哈尼人都是修溝造渠”閱讀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說明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自古以來,哈尼人都是修溝造渠,引高山森林中的泉水來灌溉梯田,水溝開挖量巨大,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個人或村寨往往不能獨立承擔。哈尼人就戶與戶聯(lián)合或者村與村聯(lián)合,一起挖溝引水,通過出資的多少和投入人力的多少核定每個村寨、每一戶的分水量大小。為了避免發(fā)生水糾紛,能夠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資源,哈尼人發(fā)明了分水木刻來進行分配。分水木刻,哈尼語稱“歐斗斗”,它是選用板栗樹、黑果樹等材質堅硬的木料,在木料上刻出底部同樣平整但寬窄度不一凹槽的一根橫木。

盡管在哈尼人分水制發(fā)明和形成的時代并沒有所謂“技術美”這樣的名詞出現(xiàn),但實際上技術美的審美形態(tài)已經存在。技術美的內涵首先由技術品表現(xiàn)出來。人們創(chuàng)造任何一個技術品,都是具有實用性的。分水木刻作為分水制度的物質載體,是哈尼人為了對水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而創(chuàng)造的工具,起到了準確計量各塊梯田用水量的作用,可以說是我國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計。分水木刻放置于每個水溝的分叉處,水要分幾條溝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幾個凹槽,不同寬窄的凹槽決定了每個子水溝所灌溉梯田水量的大小,從而保證了每塊梯田都能得到約定的用水量。哈尼人還以長方體為形狀標準來制作分水木刻,長方形的設計,比其他形狀更能防止水流的溢出,進一步提高了分水的準確性,且用料最省,是實現(xiàn)分水功能的最大化的典型形式?梢,分水木刻作為一種技術品,不僅具備了實用性,還具有了美的形式。

分水制是指哈尼人經過村與村,戶與戶集體協(xié)商,根據(jù)挖溝時投入的人力、物力來確定每塊梯田的水流量大小的民間制度。就其本質而言是商定分水木刻上凹槽寬度的一系列民間規(guī)約,是體現(xiàn)分水木刻功能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分水制約定,投入多者,分水木刻凹槽寬,水流大,反之,投入少者,凹槽窄,水流小。為了確保凹槽計量單位的統(tǒng)一和準確,一般哈尼人還約定以某人的右手掌四指根部寬度為一基準單位,按照之前的協(xié)商結果對水流量進行分配,對用不了一個用水單位的,則縮減為一指、二指、三指進行細分,其中排除用小拇指寬度進行計量。照各家權益定制出的劃有不同刻度的木刻,安放在各家田塊的入水口,隨著溝水流動調節(jié)了各家各戶的用水,這樣既公平合理而又有科學性。

分水制雖然是一種抽象概念,但它與分水木刻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了內容與其外在形象的相互統(tǒng)一,不可避免地以技術美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分水制度經過了歷史的考驗,哈尼人代代相傳,凝聚的已經不僅僅是生產技術,而是人的情感,對待分水制已經不僅是對實用功能的欣賞,更是對對象存在的審美。在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分水制還一直在沿用,它一方面使生產勞動的效率得以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使分水的模式更趨于合理、更具有系統(tǒng)性和易于管理,給哈尼人帶來了巨大的好處,符合哈尼人群體共同利益訴求。因此,分水制也漸漸和審美主體使用上的滿意聯(lián)系起來,從而獲得了愉悅感和輕松感,構成了技術與審美的有機統(tǒng)一。

1.下列關于“分水木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分水木刻,在哈尼語中稱“歐斗斗”,選用堅硬的木料制成,是哈尼人為了避免發(fā)生水糾紛,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資源的工具。

B.分水木刻放在每個水溝的分叉處,要分幾條溝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幾個凹槽,不同寬度的凹槽決定了每塊梯田的用水量,從而保證了每塊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灌溉量。

C.分水木刻通過在橫木上刻出底部同樣平整但寬窄不一的凹槽調整水量大小,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技術美的價值。

D.分水木刻以長方體為形狀標準來制作,這種設計與其他形狀相比,既能防止水流的溢出,提高分水的準確性,又能節(jié)省用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分水木刻代表分水制發(fā)明和形成,雖然在當時并沒有出現(xiàn)所謂的“技術美”這一名詞,但是,哈尼人在發(fā)明制作時就已經認識到了其審美形態(tài)的存在。

B.分水木刻是分水制的物質載體,能夠準確計量各塊梯田的用水量并合理分配,是我國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計。

C.分水制是哈尼人集體協(xié)商的分水約定,它是根據(jù)挖溝渠時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多少來決定每村、每戶、每塊梯田的水量大小的,投入多凹槽就寬,投入少凹槽就窄。

D.為了進一步確保凹槽計量的統(tǒng)一和準確,哈尼人還約定以某人的右手四指根部寬度為基準單位,進行更細致的分配。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哈尼人修渠灌溉梯田,由于開挖溝渠的工程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因此,單個人、戶、村難以完成,于是他們就聯(lián)合挖溝引水灌溉梯田。

B.作為抽象概念的分水制,一旦與分水木刻這一具體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內容與外在形式的統(tǒng)一,不可避免地表現(xiàn)出了技術美的形態(tài)。

C.任何技術品的出現(xiàn),最初都應首先考慮的是其實用性,而在使用過程中,往往就會考慮其審美價值,哈尼人的分水木刻就是這樣的一種技術品。

D.自古至今,哈尼人一直使用這種分水制,原因在于它既提高了生產勞動效率,又符合哈尼人群體共同利益訴求。

參考答案:

1.B(“充足的灌溉量”誤,應為“約定的灌溉量”)

2.A(“已經認識到了其審美形態(tài)的存在”誤,“實際上技術美的審美形態(tài)已經存在”是作者的觀點)

3.C(“使用過程中,往往就會考慮其審美價值”誤,無中生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uedu/shuomingwen/608111.html

相關閱讀:《揭開智力進化之謎》閱讀附答案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閱讀答案
《侏儒眼鏡猴》閱讀附答案
《“高鐵時代”已到來》閱讀理解及答案
《霧霾非中國“特產”看他國如何重獲新鮮空氣》閱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