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日當天,校門口猶如上演生離死別的電視劇情,三年級的浩浩怎樣也不肯進教室,執(zhí)意要爸爸留下來陪他上課;看著浩浩淚眼汪汪哀求的樣子,爸爸心想可能是浩浩剛過完暑假,尚未收心,今天就答應陪他上課吧!不料,爸爸今日全天陪讀后,隔天浩浩竟要求換媽媽來陪讀,后天要奶奶陪讀,大后天由堂哥陪讀…,竟這樣持續(xù)了一周。
家長原本以為浩浩是因為剛開學尚未適應,但漸漸發(fā)現(xiàn)要求陪讀這件事似乎成了浩浩的習慣,也養(yǎng)成浩浩依賴家人的心態(tài),才驚覺事態(tài)嚴重。另一方面,浩浩每天需要家長一同陪讀的狀況也引起學校的關注,認為非僅是尚未適應如此單純,也請學務處及輔導處師長介入關心。
孩子在過完兩個月的暑假后,開學當日會出現(xiàn)不適應的情形乃屬正常的現(xiàn)象,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孩子,要求其生活作息立即調整過來,對他們無非是個有難度的挑戰(zhàn),而大部分的孩子在學校規(guī)范及導師作息安排的要求下,都能在短時間內逐步調整適應。
但像浩浩這樣每天都需要家人入班陪伴的狀況堪稱是特例,經(jīng)觀察評估后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尚未適應學校生活如此單純而已,應該還有其他讓浩浩不愿意家人離開的理由原因。透過深入了解后,浩浩的內心其實有好多的擔心與害怕:升上三年級,換了新班級,不知道老師和同學怎么樣?
暑假作業(yè)沒做完,老師會不會處罰我?
我不想要來上學,放假真好。
如果有家人陪我上課,老師就不會問我問題,或找我麻煩了。
爸爸和弟弟都在家,他們一定會出去玩,這樣我就不能去了。
一連串的疑惑與問題讓浩浩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我不要來上學,學校是不好的。”由於無法改變爸媽每天送他到學校上課的決定,浩浩只好要求某一位家人陪他上課,增加他的安全感,而且同時也享有和弟弟一樣有家人陪伴的感覺,從這也發(fā)現(xiàn)原來浩浩的心思是這么細膩與需要被關注。
從浩浩的例子看來,浩浩拒絕上學比較可能的原因是「與家長的分離焦慮」以及「選擇以拒學為反抗的手段」,故采取以下方式來舒緩浩浩拒學的情形:
父母的堅持與一致性:由于浩浩已經(jīng)三年級,過去一、二年級也未曾有如此激烈的拒學行?,建議家長能與學校配合,將孩童送至學校后,就由師長接手,即便過程中孩子可能哭鬧不休,亦要清楚告知浩浩其家長需要上班工作,而學校也有學校的規(guī)范需要遵守。
課余時間的心理建設:家長可利用課后、家庭時間,以柔性勸導方式告訴孩子自己的立場,并與孩子約法三章,建立行為規(guī)范制度。
提供孩子與家長聯(lián)系的機會:由于孩子在家長離開后的情緒張力十分驚人,表現(xiàn)出歇斯底里的哭喊,學校提供孩子每天可撥三次電話給家長,給予孩子與父母親聯(lián)系的機會,待孩子漸漸適應班級的生活作息后,再逐步降低撥打電話的次數(shù),以降低孩子的分離焦慮。
同伴的影響力:有部分不愿意上學的孩子都是擔心學校生活不如意,若班級能營造和樂及友善的氣氛,可增進孩子喜歡上學的意愿,故同伴的協(xié)助與熱心的態(tài)度也能對拒學的孩子有所影響力。
將學校生活列入談天的話題中:家長每天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情形,透過談天的方式了解孩子,孩子有委屈或是有所擔心都能即時反映,一方面減少孩子負向情緒的累積,也能降低孩子拒學的情形發(fā)生!
稿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9573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