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常州市初中升學考試物理試題解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2012年常州中考物理試卷解析
一、單項選擇(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 2012年5月22日,美國“獵鷹9 號”火箭把“龍”號飛船送人太空,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內,“龍”號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相伴而飛.空間站丙宇航員透過舷窗看到“龍”號飛船如圖所示紋絲不動、地球在緩緩轉動,宇航員選取的參照物是( 。

 A.舷窗B.地球C.太陽D.“龍”號飛船

考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專題:。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看被研究的物體與所選的標準,即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fā)生了改變,如果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未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
解答:解:以舷窗為參照物,舷窗與“龍”號飛船之間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飛船是靜止的;
舷窗與地球之間的相對位置發(fā)生了改變,所以地球是運動的.
故選A.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參照物的選擇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果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得出的結論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確的結論.

2. 2011年11月9日,俄羅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在地球近地軌道上因主發(fā)動機啟動失敗而無法變軌.經查,是太空中的帶電粒子對機載計算機系統(tǒng)產生影響導致程序出錯.下列粒子中,因不帶電首先可以排除的是( 。
 A.電子B.原子核C.中子D.質子

考點:原子結構、元電荷與帶電情況。
專題:。
分析:根據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其中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在原子中,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中子不帶電.進行分析解答本題.
解答:解:在原子中,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是由于質子帶正電,而中子不帶電.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原子內各種微粒的電性,要記。

3.2 011年12月,漂陽首創(chuàng)“移栽油菜稻草全量還田”栽種技術,收割完稻子、栽下油菜苗之后,農民把脫粒后的稻草桿覆蓋在油菜苗根部,如圖所示.對該栽種技術優(yōu)點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

 A.白天,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發(fā)而干結
 B.白天,防止地表風直接刮向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發(fā)而干結
 C.白天,發(fā)揮稻草的遮光功能抑制雜草生長,減少除草劑的使用量
 D.夜晚,發(fā)揮稻草的導熱功能為土壤保溫,避免油菜受凍害

考點:蒸發(fā)及其現象。
專題:應用題。
分析: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三個: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空氣的流動速度.從這三個方面分析選擇項中提到的措施,從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A、稻草桿覆蓋在油菜苗根部,避免陽光的照射,可以減慢土壤水分的蒸發(fā).正確,不合題意.
B、稻草桿覆蓋在油菜苗根部,避免了與空氣直接接觸,可以減慢土壤水分的蒸發(fā).正確,不合題意.
C、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稻草桿覆蓋在油菜苗根部,使雜草得不到陽光,可以抑制雜草生長,減少除草劑的使用量.正確,不合題意.
D、稻草不善導熱,稻草桿覆蓋在油菜苗根部可以減少熱量損失為土壤保溫,避免油菜受凍害.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了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要注意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4. 2011年5月,法國科學家發(fā)現行星“葛利斯581d”較適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體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兩倍.設想宇航員從地球攜帶標有“100g”字樣的方便面、天平和彈簧測力計飛至行星“葛利斯581d”,測得方便面的示數是(  )
 A.天平示數為100g,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N
 B.天平示數為100g,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N
 C.天平示數為200g,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N
 D.天平示數為200g,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N

考點:天平的使用;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與讀數。
專題:應用題。
分析:(1)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與形狀、狀態(tài)、空間位置無關;
(2)先根據G=g求出宇航員在地球受到的重力,然后根據“葛利斯581d”行星的重力是地球的2倍計算出此時測力計的示數.
解答:解:因為物體的質量與其空間位置無關,所以在“葛利斯581d”行星上方便面的質量仍然為100g;
物體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G=g=0.1kg×10N/kg=1N,
∵“葛利斯581d”行星的重力是地球的2倍,
∴在“葛利斯581d”行星受到的重力:2×1N=2N.
故選B.
點評:會熟練應用重力的公式進行計算,牢記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以及空間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5.如圖所示,一束平行光經過一凸透鏡,調節(jié)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當物體距凸透鏡3Oc 時,重新調節(jié)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

 A.倒立縮小的實像B.倒立等大的實像C.倒立放大的實像D.正立放大的虛像

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
專題:實驗題。
分析:(1)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焦點和焦距的概念.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會聚于一點,此點為凸透鏡的焦點.由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粗略測量薄透鏡的焦距時,可以測出從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即可.
(2)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知道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解答:解:從圖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鏡的距離就是焦距f=10c;
當物體距凸透鏡3Oc 時,物距u=30c>2f,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此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故選A.
點評:(1)本題考查了凸透鏡的焦點、焦距的定義.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和應用.
(2)學生要熟記規(guī)律并能靈活應用規(guī)律分析問題,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總結規(guī)律.

6. 2012年3月25日,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zhàn)者”號深潛器潛人馬里亞納海溝11000 深處.下潛過程中,卡梅隆發(fā)現深潛器發(fā)生越越明顯的收縮,則深潛器受到的海水壓強和浮力的變化情況是(設海水密度不變)( 。
 A.壓強越越大,浮力越越小B.壓強越越大,浮力越越大
 C.壓強越越小,浮力越越小D.壓強越越小,浮力越越大

考點:液體的壓強的特點;阿基米德原理。
專題:應用題。
分析:根據公式P=ρgh可求壓強的變化,根據浮力公式F浮=ρgV排可求浮力的變化.
解答:解:下潛過程中,深度越越大,根據公式P=ρgh可知,所受液體壓強越越大;
下潛過程中,卡梅隆發(fā)現深潛器發(fā)生越越明顯的收縮,則說明深潛器的體積變小,故根據浮力公式F浮=ρgV排可知,浮力變。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液體壓強和浮力公式的應用,關鍵是知道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是液體密度和深度,影響浮力的因素是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容易出錯的一點是液體的深度指的是該點離液面的垂直距離.

7.如圖所示的電路中,使兩盞燈都有電流流過的操作是( 。

 A.開關S1、S2、S3都閉合B.只閉合開關S2、S3
 C.只閉合開關S2D.只閉合開關S1

考點: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辨別。
專題:應用題;圖析法。
分析:據題目的要求能看出,該題需要選出兩燈都有電流的通過的選項即可,故據此分析,應特別注意短路情況的理解.
解答:解:A、開關S1、S2、S3都閉合時,電路發(fā)生短路,故不符合題意;
B、只閉合開關S2、S3,L1發(fā)光,L2被短路,故不符合題意;
C、只閉合開關S2,此時L1和L2串聯,故兩燈中都有電流通過,故符合題意;
D、只閉合開關S1,只有燈L2工作,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電路的連接特點.對于通過開關改變電路連接方式的習題,一定要看清題目中電流的流經路徑,應特別注意短路情況的分析.

8.分別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在100s內將重為400N的物體G勻速提升10,每個滑輪的重均為20N.不計繩重及摩擦,此過程中( 。

 A.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B.F甲做的功小于F乙做的功
 C.F甲做功的功率小于F乙做功的功率D.F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功率

考點:功率的計算;功的計算。
專題:;圖析法。
分析:由兩圖可知,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不計繩重及滑輪軸間的摩擦,利用F= (G物+G輪)求拉力大小,根據s=nh求出繩端移動的距離,根據W=Fs分別求出拉力做的功;再根據P= 求出兩圖中拉力的功率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由圖甲可知:n=2,
∵不計繩重及滑輪軸間的摩擦,
∴F甲= (G物+G輪)= (400N+20N)=210N,
W甲=F甲S甲=F甲nh甲=210N×2×10=4200J
P甲= = =4.2W.
(2)由圖乙可知:n=3,
∵不計繩重及滑輪軸間的摩擦,
∴F乙= (G物+G輪)= (400N+20N)=140N,
W乙=F乙S乙=F乙nh乙=140N×3×10=4200J
P乙= = =4.2W.
由以上可得:W甲=W乙,P甲=P乙.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使用滑輪組拉力和拉力功率的計算,關鍵是不計繩重及滑輪軸間的摩擦時F= (G物+G輪)和繩子有效股數的確定.

9. 20世紀60年代,為控制瘧疾疫情,屠呦呦嘗試用加熱青篙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騰,從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藥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藥物被破壞掉了.對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熱使溶液慢慢沸騰B.用旺火加熱縮短沸騰的時間
 C.減小容器內的氣壓D.增大容器內的氣壓

考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專題:應用題。
分析: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越大,沸點越高;氣壓越低,沸點越低.
根據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應該降低容器內的氣壓,沸點也會隨之降低.
解答:解:A、如果不降低氣壓,即使用微火加熱,水的溫度仍為100℃,并不能降溫,方法不可行.
B、如果不降低氣壓,即使縮短加熱沸騰時間,水的溫度仍為100℃,并不能降溫,方法不可行;
C、降低容器內氣壓,水的沸點也會降低,此方法是可行的;
D、增加容器內氣壓,水的沸點會升高,此方法是不可行的;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做題時,用所學的知識結合題意去分析完成選項.

10.借助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明探究“磁場對通電直導線的作用”.閉合開關S0,原本靜止的輕質硬直導線AB水平向右運動.要使AB水平向左運動,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將A、B兩端對調B.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
 C.換用磁性更強的蹄形磁體D.將蹄形磁體的N、S極對調

考點: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專題:應用題。
分析: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磁場方向,另一個是電流方向.如果只改變一個因素,則導體受力方向改變,如果同時改變兩個因素,則導體受力方向不變.此實驗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解答:解:
A、將A、B兩端對調,受力運動方向不變,故A錯.
B、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減小電路中的電流,減小導線的運動速度,不會改變運動方向,故B錯;
C、換用磁性更強的蹄形磁體,將增大導線的運動速度,不會改變運動方向,故C錯;
D、將蹄形磁體的N、S極對調,只改變一個影響因素(磁場方向),受力運動方向改變,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要改變通電直導線的運動方向,只能改變電流方向和磁場方向中的一個即可,兩個因素不能同時改變.

11.運動場上,下列現象中,沒有利用慣性的是( 。
 A.跳遠運動員助跑一段距離才起跳B.舉重運動員把杠鈴舉在空中不動
 C.擲出去的鐵餅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飛行D.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運動

考點:慣性。
專題:應用題。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慣性的概念:物體保持原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并且能運用慣性的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解答:解:A、跳遠運動員要助跑一段距離獲得一定的速度,在起跳后,運動員由于慣性要保持原的運動狀態(tài),騰空時間更長,運動的越遠.不符合題意.
B、舉重運動員把杠鈴舉在空中不動,即此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利用的是平衡力的知識,故符號題意;
C、投擲鐵餅時,鐵餅離開手后由于慣性要繼續(xù)向前運動,能用慣性知識解釋,不符合題意,故D錯誤.
D、射出去的箭處于運動狀態(tài),由于慣性,箭離弦后繼續(xù)向前運動,因此是利用慣性,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慣性的知識,知道慣性的概念是正確解題的前提,解題時要根據實際物理情景進行分析,作出判斷.

12.如圖所示,兩手指用力壓住鉛筆的兩端使它保持靜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左邊手指受到的壓力較大,兩手指受到的壓強相同
 B.右邊手指受到的壓力較大,兩手指受到的壓強相同
 C.兩手指受到的壓力相同,左邊手指受到的壓強較大
 D.兩手指受到的壓力相同,右邊手指受到的壓強較大

考點: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專題:實驗題;控制變量法。
分析:(1)從鉛筆所處的平衡狀態(tài)入手,分析兩手指的受力大小關系.手指所受鉛筆的壓力等于手指對鉛筆的壓力,這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2)壓強的大小由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確定.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只需比較受力面積的大小即可.
解答:解:
(1)鉛筆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兩手指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兩手指對鉛筆的壓力相等.由于手指對鉛筆的壓力與鉛筆對手的壓力使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所以這兩力也相等.由此可知:兩手指受到的鉛筆的壓力相同.
(2)由于鉛筆的兩端的受力相同,右邊的受力面積小,由p= 可知右邊手指受到的壓強較大.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壓強公式的掌握和運用,分析時要用好控制變量法.

13.把上緊發(fā)條的玩具車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玩具車由靜止開始加速跑動,此過程中玩具車能量的變化情況是( 。
 A.彈性勢能減小,動能增大B.彈性勢能減小,動能減小
 C.彈性勢能增大,動能增大D.彈性勢能增大,動能減小

考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專題:應用題。
分析: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勢能又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彈性勢能的大小與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
解答:解:玩具車由靜止開始加速跑動,說明它的速度在增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故玩具車的動能增大;
上緊發(fā)條的玩具車,在跑動的過程中,發(fā)條變松弛,即彈性形變減小,故彈性勢能減;
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評:抓住影響動能和彈性勢能的因素,可對物體的動能和彈性勢能變化做出判斷,判斷時,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

14.如圖所示的家庭照明電路,已知其中一只燈泡的燈頭接線處存在故障.電工師傅為查明故障,在保險絲處接入一只“220V 40W”的燈泡L0.當只閉合開關S、S1時,燈泡L0和L1都呈暗紅色(比正常發(fā)光狀態(tài)暗得多);當只閉合開關S、S2時,燈泡L0正常發(fā)光,L2不發(fā)光.由此可以確定( 。

 A.L1燈頭接線處斷路B.L1燈頭接線處短路
 C.L2燈頭接線處斷路D.L2燈頭接線處短路

考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
專題:應用題。
分析:將“220V、40W”的電燈按表格中提供的接法接入電路,是把此燈串連接入電路.
若電燈恰能正常發(fā)光,說明開關閉合的那條支路短路,使該燈直接接在電上;
若電燈比正常發(fā)光暗,說明開關閉合的那條支路的燈與該燈串連接入電路,所分電壓低于220V,這條支路正常;
若電燈不發(fā)光,說明開關閉合的那條支路有開路.
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當只閉合S、S1時L0和L1都呈暗紅色,是因為L1與該燈串連接入電路,所分電壓低于220V,所以L1正常;
當只閉合S、S2時,L0正常發(fā)光,L2不發(fā)光,是因為L2被短路,使L0直接接在電上,正常發(fā)光.
故選C.
點評:明確當把檢測燈串連接在保險絲處時,出現三種現象(檢測燈正常發(fā)光、發(fā)光暗、不發(fā)光)的原因是本題的關鍵.

15.如圖(甲)所示,物體甲重30N,被50N的水平壓力F甲壓在豎直墻壁上保持靜止.如圖(乙)所示,物體乙重60N,在40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勻速向右運動.則物體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和物體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分別是(  )

 A.f甲=30N,f乙=60NB.f甲=30N,f乙=40NC.f甲=50N,f乙=60ND.f甲=50N,f乙=40N

考點: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專題:應用題;圖析法。
分析:(1)對甲.乙兩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并作出它們的受力分析圖;
(2)根據物體的受力情況,由平衡條件求出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解:(1)以物體甲為研究對象,甲物體受力如圖甲所示;
以乙物體為研究對象,乙物體受力如圖乙所示;
(2)甲物體保持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豎直方向上,
由平衡條件得:f甲=G甲=30N;
乙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水平方向上,
由平衡條件得:f乙=F乙=40N;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正確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靈活應用平衡條件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二、與作圖(第16~22小題每空格1分,第23、24小題各2分,共24分)
16.海洋動物質量越大,其叫聲越是有力而低沉,即響度較 大 ,音調較 低。祝、(乙)兩曲線為科考船聲納系統(tǒng)收錄的50Okg的海豚和1O0t的藍鯨叫聲的波形圖,其中, 甲。/乙)是藍鯨發(fā)出的.

考點: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qū)分。
專題:應用題。
分析:物理學中把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
聲音的響度與聲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音調的高低與發(fā)聲體振動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
解答:解:由信息知:海洋動物質量越大,其叫聲越是有力而低沉,故響度大,音調低;由圖象知:甲的振幅大,頻率低,故甲是質量大的藍鯨的叫聲的波形圖,相反乙是海豚的叫聲的波形圖.
故答案為:大;低;甲.
點評: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聲音特征中的音調和響度定義去分析解答.此外還要通過波形圖認識聲音的特征,對波形圖的各種特征要了解.

17.2011年11月9日7時28分,一顆航空母艦般大小的小行星以4.68×104k/h、即 1.3×104 /s的速度與地球擦身而過,高速度使得小行星的 機械(動) 能極大,如果撞擊地球,將導致里氏7級的地震和21高的海嘯.這是近35年第一次有小行星如此接近地球,天學家借助 望遠鏡。@微鏡/望遠鏡)觀察了整個過程.

考點:物理量的單位及單位換算;望遠鏡;動能的影響因素。
專題:應用題。
分析:(1)速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是:1/s=3.6k/h;
(2)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重力勢能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3)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制成望遠鏡,可觀察到太空中的星體.
解答:解:(1)4.68×104k/h=4.68×104× /s=1.3×104/s;
(2)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由于小行星的質量很大(航空母艦般大。,速度如此大,則動能相當大,即機械能極大;
(3)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制成望遠鏡,能夠觀測遠處??太空中的星體情況;
故答案為:(1)1.3×104;(2)機械(動);(3)望遠鏡.
點評:此題屬于綜合題;對于物理量不同單位間的換算,運用不同單位間的具體關系,利用數學上的運算就可完成;抓住影響動能的因素可判斷機械能的大;望遠鏡是凸透鏡成像的具體應用之一.

18. 2012年5月,日本科學家開發(fā)出制作單層硅分子薄膜技術,如圖所示:在硅板表面覆蓋陶瓷薄層,持續(xù)加熱一段時間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層從而形成單層硅分子薄膜.加熱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這說明: 分子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弧囟仍礁叻肿舆\動越劇烈。

考點:擴散現象。
專題:應用題。
分析:分子動理論中提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間存在空隙;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解答:解:加熱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這說明分子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間存在間隙).
故答案為:分子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間存在間隙).
點評:本題需要學生針對分子動理論內容和生活現象之間的進行聯系,相對比較簡單.

19. 2012年3月,英國科學家研發(fā)出“激光橡皮”,專門用去除白紙上的黑色碳粉字跡.激光照射下,紙張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升華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為高溫碳蒸氣,同時字跡消失,這是 光 能轉化為 內能 能的過程.為防止高溫對紙張的破壞,激光照射時間需嚴格控制.

考點:生活中的升華現象;能量轉化的現象。
專題:應用題。
分析:(1)在一定條件下,物質的三種狀態(tài)間可以相互轉化;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叫升華.
(2)自然界中的各種能量之間會發(fā)生轉化現象,光能和內能之間也會發(fā)生相互的轉化.
解答:解(1)激光照射下,紙張上的黑色碳粉直接變?yōu)楦邷靥颊魵猓次镔|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也就是發(fā)生了升華現象;
(2)激光照射下,紙張上的黑色碳粉溫度升高,內能增大;即發(fā)生了光能向內能的轉化;
故答案為:(1)升華;(2)光;內.
點評:可對物質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前后的狀態(tài)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是發(fā)生了哪種物態(tài)變化;分析題目中涉及的能量問題,消耗了什么能量,得到了什么能量,然后可得出能量轉化的具體情況.

20. 2012年4月22日,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熱核聚變反應堆完成了放電實驗:實驗中反應堆放電功率為3×104W,輸出穩(wěn)定電流40A 并持續(xù)0.5s,則輸出電壓是 750 V.若將“人造太陽”此次釋放的電能全部儲存進電池并全部釋放為照明電路供電,可使一只100W的燈持續(xù)工作 0.042  h.

考點:電功的計算;電功率的計算。
專題:。
分析:①知道反應堆的放電功率和輸出電流,可利用公式U= 計算出輸出電壓.
②知道反應堆的放電功率和放電時間,可利用公式W=Pt計算出釋放的電能,并且釋放的電能全部為照明電路供電,又知道燈泡的電功率,可利用公式t= 計算出燈泡的工作時間.
解答:解:
①∵P=3×104W,I=40A,
∴輸出電壓為:U= = =750V.
②∵t=0.5s,
∴釋放的電能為:W=Pt=3×104W×0.5s=15000J,
而釋放的電能全部為照明電路供電,
又∵P燈=100W,
∴燈泡的工作時間為:t燈= = =150s≈0.042h.
故答案為:750;0.042.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利用電功率和電功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關鍵是對公式和公式變形的理解和應用,在計算過程中要注意單位的換算.

21.小明在30s內用600N 的拉力F把9OON的重物沿斜面向右上方勻速拉動3,此過程中重物高度上升1.5,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 60 W,此過程中斜面的機械效率是 75% .

考點:功率的計算;功的計算;斜面的機械效率。
專題:計算題。
分析:(1)根據W=Fs求出拉力F做功的功即為總功,根據P= 求出拉力F做功的功率;
(2)根據W=Gh求出有用功,利用η= 求出此過程中斜面的機械效率.
解答:解:(1)拉力F做功的功:
W總=Fs=600N×3=1800J,
拉力F做功的功率:
P= = =60W;
(2)有用功:
W有=Gh=900N×1.5=1350J,
斜面的機械效率:
η= = =75%.
故答案為:60;75%.
點評:本題考查了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計算,關鍵是公式及其變形式的靈活運用,還要明確拉力做的功為總功、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為有用功.

22. P2.5是大氣中直徑小于等于2.5μ、即小于等于 2.5×10?6 的顆粒懸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進入血液.常州大學的科研隊伍成功研制出P2.5凈化器,其原理如圖所示.閉合開關S1、S2后,風扇旋轉吸入空氣,氣流外側A處的顆粒物也被吸入凈化器,這是因為氣流處流速大導致壓強 小 的緣故.顆粒物接近帶有負電荷的光潔金屬網C 時受到強烈的吸引力,這是因為 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但很快又受到光潔金屬網C 對它的斥力,這又是因為 接觸后,顆粒物也帶上負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離開金屬網C 后,顆粒物被帶有正電荷的棉芯D牢牢吸引,這是因為 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

考點:長度單位及換算;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
專題:應用題。
分析:(1)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是:1k=103=104d=105c=106=109μ=1012n;
(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是:流速越大,壓強越。
(3)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電荷間的作用規(guī)律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1)2.5μ=2.5×10?6;
(2)氣流處流速大導致壓強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顆粒物進入凈化器;
(3)帶有負電荷的光潔金屬網,能夠吸引不帶電的細小顆粒;
(4)不帶電的顆粒與帶負電的金屬網接觸后,顆粒帶上負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使顆粒離開金屬網;
(5)由于異種電荷互相吸引,帶負電的顆粒物又會被帶有正電荷的棉芯D牢牢吸引;
故答案為:(1)2.5×10?6;(2)。唬3)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4)接觸后,顆粒物也帶上負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5)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點評:此題考查知識面廣,是一道綜合題;運用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帶電體的性質、電荷間的作用規(guī)律等知識,可以做出解答.

23.如圖所示,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磚,請畫光出在玻璃磚中的折射光線(保留作圖痕跡)

考點:作光的折射光路圖。
專題:作圖題。
分析:根據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當光由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大致的折射光線.
解答:解:首先過入射點畫出法線,然后根據折射規(guī)律畫出折射光線,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點評:此題考查了對折射光線的畫法,關鍵是記熟光的折射定律,搞清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難度不大,屬于基礎知識.新標 第一 網


24.如圖所示,用螺絲刀撬圖釘,O為支點,請畫出動力Fl的力臂L1.(保留作圖痕跡)

考點:力臂的畫法。
專題:作圖題。
分析:力臂的畫法:①首先根據杠桿的示意圖,確定杠桿的支點.
②確定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畫出力的作用線.
③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
解答:解:過支點O作出動力F1的垂線,即為動力臂L1.如圖所示:

點評:作力臂時重點是找出支點與力的作用線,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三、解答與探究(第25小題6分,第26小題9分,第27小題9分,第28小題9分,第29小題5分,第30小題8分,共46分)計算型問題解答時要有必要的字說明、公式和運算過程,直接寫出結果的不能得分
25.液化石油氣的熱值高達4.6×107J/kg,一些不法商販為謀取暴利,常將液化石油氣與價格低廉、熱值僅為2.9×107J/kg的二甲醚混合裝入鋼瓶內銷售給客戶.常州市質監(jiān)局對某液化石油氣站銷售的瓶裝燃氣進行檢測:將質量為100kg、初始溫度為31℃的水裝入容器內,用高效爐灶燃燒瓶內燃氣加熱容器中的水直至100℃恰好沸騰,瓶內燃氣消耗了0.84kg.通過高效爐灶,水能吸收燃氣完全燃燒釋放熱量的75%.已知水的比熱容為c水=4.2×103J/(kg•℃),問:
(1)瓶內燃氣的熱值是多少?
(2)該液化石油氣站銷售的瓶裝液化石油氣有無摻混二甲醚?

考點:燃料的熱值;熱量的計算。
專題:計算題。
分析:根據水的比熱容,計算出水吸收的熱量,然后根據爐灶的熱效率,可求出燃氣燃燒放出的熱量,最后根據熱值的概念,求出燃氣的熱值;對照所求熱值與石油氣熱值的關系,判斷是否摻假.X kb1. c o
解答:解:(1)水吸收的熱量為:Q吸=c(t?t0)=4.2×103J/(kg•℃)×100kg×(100℃?31℃)=2.898×107J;
燃氣燃燒放出的熱量為:Q放= = =3.864×107J;
瓶內燃氣的熱值為:q= = =4.6×107J/kg;
(2)通過計算得出的瓶內燃氣的熱值正好等于液化石油氣的熱值,即q=q石油氣=4.6×107J/kg;故該液化石油氣站銷售的瓶裝液化石油氣沒有無摻混二甲醚;
答:(1)瓶內燃氣的熱值是4.6×107J/kg;
(2)該液化石油氣站銷售的瓶裝液化石油氣沒有無摻混二甲醚.
點評:此題屬于熱學的綜合題,將比熱容與熱值的相關計算,通過熱效率聯系在一起;根據相應的計算公式可解答.

26.小明家電熱吹風機的銘牌如表格(甲)所示,其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由于使用了多年,吹風機中的電熱絲明顯氧化導致其電阻發(fā)生了變化,電動機性能仍保持不變.為準確測量氧化電熱絲的實際電阻值,小明在家中把該吹風機單獨接入家庭電路并使其吹熱風,發(fā)現電能表的轉盤6in內轉過132圈,電能表規(guī)格如圖(丙)所示.問:

(1)氧化電熱絲的實際電阻值是多少?
(2)為恢復電熱吹風機的銘牌功率,應與氧化電熱絲串聯還是并聯一段新電熱絲?
(3)新電熱絲的阻值是多少?

考點:歐姆定律的應用;電阻的串聯;電阻的并聯;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電能的求法。
專題:計算題;應用題;信息給予題。
分析:(1)已知電能表的參數和電能表轉盤轉過的轉數可求消耗的電能,先根據P= 求出氧化后電路的實際功率,再用實際功率減掉電動機的功率即為氧化電熱絲的實際功率,最后根據R= 求出氧化電熱絲的實際電阻值.
(2)由電吹風的銘牌可知額定電壓和電熱絲的額定功率,根據R= 求出正常工作時電阻絲的阻值,然后根據電阻串聯時越串越大、并聯時越并越小判斷新電熱絲的串并聯;
(3)根據電阻的并聯求出氧化后要使燈泡正常工作時并聯新電阻的阻值.
解答:解:(1)氧化后吹熱風時,6in內消耗的電能:
W= =0.044KW,
此時吹熱風時電路的實際功率:
P= = =0.44KW=440W,
此時電熱絲的實際功率P熱′=P?P電動機=440W?40W=400W,
氧化電熱絲的實際電阻值R′= = =121Ω.
(2)吹風機正常工作時,P熱=480W,
電阻絲的阻值R= = = ≈100.8Ω<121Ω;
因并聯電路電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個分電阻,串聯電路電阻越串越大、大于任何一個分電阻;
所以為恢復電熱吹風機的銘牌功率,應與氧化電熱絲并聯一段新電熱絲.
(3)因并聯電路中 = + 可得:
= + ,
解得:R新=605Ω.
答:(1)氧化電熱絲的實際電阻值為121Ω;
(2)為恢復電熱吹風機的銘牌功率,應與氧化電熱絲并聯一段新電熱絲;
(3)新電熱絲的阻值是605Ω.
點評:本題考查了電阻的并聯和歐姆定律、電功率公式的靈活運用,關鍵是電吹風和電能表參數含義的理解與掌握;本題綜合性強,難度較大.

27.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給日本環(huán)境帶了災難,清除核污染已是迫在眉睫.
(1)對于池塘水中的銫,可投入吸水性很強的沸石加以吸附.為測量一沸石塊的密度,技術人員展開實驗探究,如圖(甲)所示:①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沸石塊的質量;②用量筒測量適量細砂的體積;③用量筒測量沸石塊和這些細砂的總體積.問:沸石塊的密度是多少?
(2)對于土壤中的銫,可用一定濃度的酸液清洗并去除.為測量酸液的密度,技術人員展開實驗探究,如圖(乙)所示:①取一裝有鐵砂的密閉玻璃瓶,用細玻璃絲懸掛在校零后的彈簧測力計下方,測得其重量;②將玻璃瓶完全浸沒于水中,測得拉力大小;③將玻璃瓶完全浸沒于酸液中,測得拉力大。畣枺核嵋旱拿芏仁嵌嗌伲浚 g取10N/kg)

考點:液體密度的測量;固體的密度測量實驗。
專題:實驗題;等效替代法。
分析:(1)測量沸石密度的常用步驟:用天平測量出沸石的質量,根據測出的總體積和細沙的體積求出沸石的體積V,再用公式ρ= 求出其密度.
(2)用稱重法分別求出瓶子在水中和酸液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利用公式求出瓶子的體積V=V排= ;再根據公式ρ液= 求出酸液的密度.
解答:解:(1)①天平標尺的分度值為0.2g,故沸石的質量=20g+10g+5g+4.6g=39.6g;
②量筒的分度值為2c3,故細沙的體積V沙=20c3;
③沸石塊和這些細砂的總體積V總=42c3;所以沸石的體積V=42c3?20c3=22c3;
④沸石的密度ρ= =1.8g/c3
答:沸石的密度為1.8g/c3.
(2)①圖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故裝有鐵砂的密閉玻璃瓶的重力G=4N;
②將玻璃瓶完全浸沒于水中,測得拉力大小F1=2N,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水=G?F1=4N?2N=2N;
則瓶子的體積V=V排= = =2×10?43;
③將玻璃瓶完全浸沒于酸液中,測得拉力大小F2=1.6N,在酸液中受的浮力F酸液=G?F2=4N?1.6N=2.4N;
④酸液的密度ρ酸液= =1.2×103kg/3
答:酸液的密度為1.2×103kg/3.
點評:此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測量密度方法的熟練運用,第一題是常規(guī)的測量密度的方法,第二題是利用浮力測量液體的密度,注意稱重法測量浮力在實驗中的運用和浮力計算公式的熟練運用.

28.小明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電路圖如圖(甲)所示.電電壓不變,R1為定值電阻,電流表A 選用0~0.6A量程,電壓表V1選用為0~3V量程,電壓表V2選用為0~15V量程,滑動變阻器R2上標有“50Ω 1A”的字樣.

(1)請根據電路圖(甲)用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實物圖(乙).
(2)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放在 B。ˋ/B)端.
(3)閉合開關S,發(fā)現電流表A 與電壓表V2的示數為零,電壓表V1的示數不為零,則電路存在的故障是 電阻R1斷路。
(4)排除故障后,繼續(xù)進行實驗,記錄電流表A 與電壓表V1的示數,得到一組實驗數據,如表格(丙)所示.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可得結論:當導體的阻值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成 正 比.

(5)實驗中,記錄電流表A 與電壓表V2的示數,得到一組實驗數據,根據實驗數據作出I─U2圖線,如圖(。┧荆婋妷菏恰6 V.在保證實驗器材安全的前提下,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不得小于 10 Ω.

考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
專題:實驗題;控制變量法。
分析:(1)在根據電路圖連接電路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電流表、電壓表的位置、接法、量程選擇和電流方向;滑動變阻器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與定值電阻串聯.
(2)為保護電路,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滑片應位于最大阻值處.
(3)閉合開關,電流表或電壓表示數為零,說明與其串聯的電路斷路;電壓表有示數,說明與其串聯的電路是通路.
(4)由電路圖知,電壓表V1測量電阻R1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量電路電流.比較電壓、電流變化規(guī)律就能得出實驗結論.
(5)由上一步可以得到電阻R1的阻值;在丁圖中,滑動變阻器兩端最大電壓為5.0V,此時電路電流為0.1A,由此得到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已知電阻R1和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可以得到總電阻;已知電路總電阻和電流,可以得到電電壓;
為保護用電器或電流表、電壓表,電路電流不能超過用電器或電流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兩端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選擇的量程.確定電路最大電流或最大電壓后,在電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得到電路的總電阻,其中R1已得出,所以能夠得到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
解答:解:
(1)題目已明確了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只要將電阻、滑動變阻器、開關、電串聯,電壓表V1與電阻并聯、電壓表V2與滑動變阻器并聯即可.
(2)為保護電路,閉合開關前,滑片應位于最大阻值處,也就是位于B端.
(3)閉合開關,電流表A 與電壓表V2的示數為零,說明與他們串聯的電路是斷路狀態(tài)??但不可能是滑動變阻器斷路(如果滑動變阻器斷路,電壓表V2有示數);電壓表V1有示數,說明與V1串聯的電路是通路,所以電路故障為電阻R1斷路.
(4)由實驗數據可以看出:電壓成倍增大,電流也成倍增大,且兩者增大的倍數相同.所以實驗結論為:在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兩端電壓成正比.
(5)定值電阻的阻值為R1= = =10Ω
由丁圖知,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為5V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為R2= = =50Ω
所以電電壓為U=IR=0.1A×(10Ω+50Ω)=6V;
已知電電壓為6V,所以對電壓表V2不會造成損害;已知電電壓和電阻R1的阻值,可得電路最大電流為0.6A,對電流表也不會造成損害;當電壓表V1電壓達到3V時,電路電流為I= =0.3A
所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電阻為R最小= =10Ω,即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電阻不能小于10Ω.
故答案為:
(1)實物連接如下圖:

(2)B;
(3)電阻R1斷路;
(4)正;
(5)6;10.
點評:在額定電流不同的用電器串聯在同一電路中時,確定電路電流的原則是:“同情弱者”??以最小的額定電流為電路電流,防止燒壞用電器.

29.根據古《論衡•是應篇》中的記載:“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學術界于1947年想象出司南的模樣并印刷在郵票上.

(1)如圖(甲)所示,當磁勺在正確指南時,其A 端為該磁體的 S (N/S)極.
(2)1952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嘗試制作一具司南.如(乙)所示,制作人員根據天然磁石的磁感線分布,將磁石的 D。˙/C/D/E)處打磨成磁勺的A 端.
(3)把天然磁石按照正確方法打磨成磁勺后,放在粗糙的木盤上,使磁勺水平自由轉動直至最終靜止,但磁勺A 端總不能正確指南.將粗糙木盤換成較光滑的青銅盤才略有改善.這是因為磁勺和盤子之間的 摩擦 力影響了實驗效果.
(4)為達到理想的指向效果,制作人員將磁勺靠近一電磁鐵,如圖(丙)所示.閉合開關S,磁勺和電磁鐵相互吸引,由此增加磁勺的磁性.H為電的 正 極.
(5)歷史上真有這樣的司南嗎?仍是眾說紛紜.一種觀點認為或許古代的磁勺比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制作的磁勺要更 輕。ㄝp/重),從而有更好的指向效果;另一種觀點認為除非今后出土了司南實物,才能真正下結論.

考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磁感線及其特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
專題:應用題。
分析:(1)磁體靜止時,指南的叫南極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叫北極,用字母N表示;
(2)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N極出發(fā),回到S極;
(3)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磁極間的作用規(guī)律是: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用安培定則判斷通電螺線管的兩極極性;
(5)磁勺越輕(質量。,壓力就越小,摩擦力就小,從而有更好的指向效果.
解答:解:(1)磁勺在正確指南時,地理的南極正是地磁的N極,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因此,其A端為該磁體S極;
(2)如(乙)所示,根據天然磁石的磁感線分布,可判斷D端是S極,也就是磁勺的A端;
(3)將粗糙木盤換成較光滑的青銅盤才略有改善.這是因為磁勺和盤子之間的摩擦力影響了實驗效果.
(4)因為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用安培定則判斷通電螺線管的兩極極性以及電流方向;H端為電的正極;
(5)壓力越小,摩擦力越;故古代的磁勺有更好的指向效果;是因為磁勺輕,壓力小,摩擦力減;
故答案為:(1)S;(2)D;(3)摩擦;(4)正;(5)輕.
點評:此題考查了磁現象的諸多知識點,還有力學上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將磁現象的多個知識點有機結合,融會貫通;可解答此題.

30.美國每年有大約800人因為食用遭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而患病,甚至死亡.基于此,我國某冰箱生產企業(yè)決定研發(fā)自動殺菌冰箱以出口美國.
技術人員查閱到相關資料:①李斯特菌能在冰箱中存活,在食物表面蔓延滋長;②紫外線殺滅李斯特菌的效率高達99.0%~99.9%;③紫外線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尤其是眼角膜,絕不能用眼睛直視工作著的紫外燈.
技術人員研發(fā)的冰箱具有以下功能:①打開冰箱門,紫外燈熄滅,白熾燈正常工作;②閉合冰箱門,紫外燈正常工作,白熾燈熄滅.
同學們按照兩種方法展開實驗探究,請選擇其中一種方法并完成電路設計.(兩種方法都做,以第一種為準)
方法一
電路元件:220V 電,開關S 1(打開冰箱門S1閉合,閉合冰箱門S1斷開),開關S2(打開冰箱門S2閉合,閉合冰箱門S2斷開),標有“24V 48W”字樣的紫外燈,標有“220V 20W”字樣的白熾燈,定值電阻R0.
(1)請用筆劃線代替導線完成電路連接.

(2)定值電阻R0的阻值應為 98 Ω.方法二
電路元件:220V電,開關S(打開冰箱門P與A接觸,閉合冰箱門P與B接觸),標有“24V 48W”字樣的紫外燈,標有“220V 20W”字樣的白熾燈,定值電阻R0.
(1)請用筆劃線代替導線完成電路連接.

(2)定值電阻R0的阻值應為 98 Ω.

考點:家庭電路的連接;歐姆定律的應用;測電筆的使用。
專題:計算題;應用題;作圖題。
分析:(1)兩盞燈互不影響,所以兩盞燈為并聯,開關S1控制白熾燈;開關S2控制紫外燈,紫外燈額定電壓小于220V,所以串聯一個電阻分壓,根據歐姆定律求出定值電阻的阻值;
(2)兩盞燈互不影響,所以兩盞燈為并聯,接A時,白熾燈工作,接B時,紫外燈工作,紫外燈額定電壓小于220V,所以串聯一個電阻分壓,根據歐姆定律求出定值電阻的阻值.
解答:解:(1)從火線下后分支,一支經S1、白熾燈,回到零線;另一支經S2、紫外燈、定值電阻回到零線;如圖:

紫外燈、定值電阻串聯,此時電路電流I= = =2A;
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0=U?U紫=220V?24V=196V;
所以R0= = =98Ω;
故答案為:98.
(2)從火線下后,先連接P點,一支經A點后,再連接白熾燈,最后連接零線;另一支經B點后,連接定值電阻和紫外燈,最后連接零線,如圖:

紫外燈、定值電阻串聯,此時電路電流I= = =2A;
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0=U?U紫=220V?24V=196V;
所以R0= = =98Ω;
故答案為:98.
點評:本題考查實物圖的連接,關鍵是明白各個用電器的連接方式,難點是根據題意畫出實物圖,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這是中考的熱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42400.html

相關閱讀:2013年柳州市物理中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