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試題之地表形態(tài)(2)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世界之地表形態(tài)(2)】,板塊運動學說是近幾十年解釋大地構造運動和海陸分布規(guī)律較為盛行的一種學說。

  6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

  A.阿巴拉契亞山脈 B.安第斯山脈

  C.阿爾卑斯山脈 D.喜馬拉雅山脈

  7.下列應用板塊構造理論對地質(zhì)地貌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塊張裂而產(chǎn)生

  B.臺灣山脈由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而成

  C.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溝和弧狀島鏈是新大洋地殼的誕生處

  8.下列板塊中,幾乎全在大洋上的是

  A.印度洋板塊 B.太平洋板塊 C.非洲板塊 D.美洲板塊

  9.下列板塊之間屬于消亡邊界的是

  A.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B.南極洲板塊與非洲板塊

  C.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 D.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

  10.在板塊的生長邊界往往形成

  A.海溝 B.孤島 C.海嶺 D.海岸山脈

  11.下列選項中,屬于外力作用的是

  A.地殼運動 B.風化作用 C.巖漿活動 D.火山噴發(fā)

  12.下列各組名稱中,屬于地質(zhì)構造的是

  A.褶皺、斷層 B.地殼運動、地震

  C.高山、峽谷 D.火山噴發(fā)、巖漿活動

  13.褶皺的基本形態(tài)是

  A.地壘和地塹 B.背斜和向斜 C.地塹和背斜 D.斷層和節(jié)理

  14.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山之一的廬山,其成因是

  A.地塹成山 B.向斜成山 C.地壘成山 D.背斜成山

  總結:即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相互擠壓,或者相鄰的板塊彼此分離。他們對于宏觀地形的形成和變化具有重大影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172544.html

相關閱讀:湘教版七年級下冊期中考試復習提綱:美洲(西半球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