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之探究種子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讓學生自主性設計實驗計劃,其目的就是鼓勵學生們要敢于創(chuàng)新。
某中學“愛科學”實驗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以下四種處理:①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放入1號試管中充分攪拌;②將饅頭碎屑與清水放入2號試管中充分攪拌;③將饅頭塊與唾液放入3號試管中不攪拌;④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放入4號試管中不攪拌(以上試管中的饅頭碎屑與饅頭塊、唾液與清水都是等量的)。其中第①種處理是模擬了口腔中的牙齒、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種處理都是①的對照實驗,利用你所學的知識,解答下列問題:
。1)當以舌的攪拌為變量時,應選取 兩種處理為對照實驗。
(2)①與②進行對照實驗是為了探究 的作用。
(3)以上三種處理中,哪種處理不妥,請回答并指正 。
。4)在設計此探究方案時,有的同學建議:“除了以上四種處理外,還要進行第五種處理,即:將饅頭塊與清水放入試管中不攪拌。”你認為這第五種處理有必要嗎? 。
總結:學生實驗活動不是一種接受性學習,而是一種發(fā)現(xiàn)性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創(chuàng)造性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由此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196276.html
相關閱讀:北京:首批“新初三”9月嘗鮮4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