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積累之詩經(jīng)流傳】,詩經(jīng)中的詩歌,可以確定具體寫作年代的不多。
到春秋,流傳下來的詩,據(jù)說有三千多首,后來只剩下三百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詩: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后來為了方便,就稱它「詩三百」。
孔門弟子中,子夏對詩的領(lǐng)悟力最強,所以由他傳詩。
到漢初,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
齊詩亡于魏,魯詩亡于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而現(xiàn)在只剩外傳十卷。
至于現(xiàn)在流傳的詩經(jīng),則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的毛詩。
總結(jié):此外仍有許多無法確定身份的人物。所以只能大致地說,這種民歌是社會性的群眾性的作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20980.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三語文試卷分析范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