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學習一些常用的實詞含義。
2.理解有關個人修養(yǎng),學習態(tài)度和的內容。
3.背誦課文。
一.積累整合[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論語( ) 慍( ) 殆( ) 罔( )
敏而好學( ) 默而識之( ) 誨( )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2)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3) 學習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4) 不恥下問( )[
5) 默而識之 ( )
3.寫出下列通假字。
學而不厭( ) 誨女知之乎( )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4.填空
1) <<論語>>是記錄_________言行的書,是______體散文,共_____篇。
2)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_時期______人,是我國偉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創(chuàng)始人。
3) “四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與探究
1. 從這十則“論語”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樣的治學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寫出出自于本文的四個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從本課所選的十則中,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則,說一說它對你的啟發(f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內練習
1. 根據提示填空
1) 論述新舊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感到時光飛逝,歲不待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孔子指出只要虛心學習,到處有“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 初中物理,無益,不如學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1)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 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2、翻譯下列句子;
1)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有一則表明了孔子的虛心,這一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選語句有談學習方法的,有談學習態(tài)度的,請各舉一例。
學習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一則與課文中另外一則所表達的意思相近,課文中的另外一則是:_____________。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3933.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檢測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