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鳴龍(1898~1979)中國有機化學家。1898年7月3日生于江蘇省揚州市,1979年7月1日卒于上海。早年赴瑞士和德國留學,192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曾先后在同德醫(yī)學?茖W校、浙江省醫(yī)藥?茖W校、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及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授及研究員。后又三次出國,在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先靈藥廠研究院,英國密得塞斯醫(yī)院的醫(yī)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默克藥廠等單位任研究員。1952年回國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科學院化學系主任、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名譽主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化學部學部委員,國際《四面體》雜志名譽編輯,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
黃鳴龍早期研究植物化學,曾進行過中藥延胡索、細辛中有效成分的研究。后來他研究甾族化學,和合作者最先發(fā)現甾族化合物中的“雙烯酮酚”反應。該反應可用于合成雌性激素。他在研究山道年類化合物的立體化學時,首次發(fā)現變質山道年的4個立體異構體在酸堿作用下可“成圈”地轉變,由此推斷出山道年類化合物的相對構型,使后來國內外解決山道年化合物的絕對構型及全合成有了理論依據。他所改良的基希納-沃爾夫還原法,為世界各國廣泛應用,并普遍稱為黃鳴龍還原法,已寫入各國有機化學書刊中。50年代黃鳴龍對中國甾族激素的基礎或應用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他領導下,實現了七步合成可的松及新法合成地塞米松。他是中國甾族激素藥物工業(yè)的奠基人。60年代他領導研制的甲地孕酮,首創(chuàng)甾族口服避孕藥。他和合作者共發(fā)表論文80篇,專著及綜述近40本(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509000.html
相關閱讀:淺談新課標下的初中化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