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的分子和原子是化學這一門科目的基礎,要學好化學,首先就要弄懂分子和原子的定義,以及了解物質、元素、分子、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一、分子
1.分子定義:物質分別是由分子、原子、離子三種微粒構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物質由元素組成。如: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組成;而水分子構成了水;
2.分子的特點:
(1)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如:在廚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聞到香味。
(2)分子之間有間隙;如:100ml酒精加100ml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3)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非常小;如:1ml水中大約有1.67×1021 個水分子。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5)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注:說明分子在運動的離子很多,比如能聞到的各種香味,就是各種分子在空氣中不停的運動造成。分子間有間隔的例子有:氣體可以壓縮存于鋼瓶中,氣體熱脹冷縮的額現(xiàn)象。
3.應用: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2)解釋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
二、原子
1.定義:分子可以分為原子。由此我們便知道原子的性質和分子很相似。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特點:
(1)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這點和分子很相似。
(2)原子總是不停的運動著;和分子一樣。
(3)原子之間有間隔。和分子一樣。
(4)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5)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只是發(fā)生重新組合。
3、原子結構: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顆粒
原子核所帶的正電量=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量
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我們可以把一個原子想成一個雞蛋,原子核就是蛋黃,核外電子是蛋白,質子、中子是組成蛋黃的東西。
注:①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來整個原子不帶電。
② 一個質子的質量與一個中子的質量相近,它們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
③ 原子的質量幾乎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可以說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質子和中子。
4、原子的性質
(1)原子種類不同,質子數(shù)也不同(電子數(shù)不同,中子數(shù)也不同)。同種原子,質子數(shù)與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卻不一定等于中子數(shù)。不是所有的原子中(或原子核中)都有中子(H無中子)。
(2)一個原子中,它的質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與電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shù)就是質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
(3)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shù))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二、基本考點
考點1.分子
(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質:
①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1個水分子質量約為3×10-26kg;1滴水(以20滴水為1mL計)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分子是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
②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蔗糖在水中的擴散,濕衣服晾干等都是分子運動的結果。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時分子運動得快,溫度低時分子運動得慢。
③分子間有間隔。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就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不同的緣故,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就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
④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相同。⑤分子可以構成物質。
考點2.原子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基本性質:
①原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②原子是不停地運動的,且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時運動得快,溫度低時運動得慢。
③原子間也有間隔。
④原子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3)原子與分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651687.html
相關閱讀:蛋白質鹽析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