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炙人口的意思_喜聞樂見的故事

編輯: 詞語庫 關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喜聞樂見

出處:《孟子·盡心下》。

意思:原意是指人人愛吃的美食,常用來比方人人夸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膾:細切的肉。炙:烤肉。

年齡時,有一對父子——曾哲和曾參同是孔子的弟子。曾哲愛吃羊棗(一種野水果子,俗名叫牛奶柿);曾參是個逆子,父親逝世后,竟不忍心吃羊棗。這件事件在當時曾被儒家后輩大為傳頌。

到了戰(zhàn)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不能懂得,于是就去向老師孟子求教。公孫丑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當然是膾炙好吃,不哪個不愛吃膾炙的!”公孫丑又問:“既然膾炙好吃,那么曾參跟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那為什么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

孟子答復說:“燴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的味道雖比不上燴炙,但卻是曾哲特殊愛吃的貨色。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比如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禁忌稱姓一樣,姓有雷同的,名字卻是本人所獨占的。” 內(nèi)容來自

孟子的一席話,使公孫丑清楚了其中的情理。后來人們從孟子所說的“膾炙,所同也”里引伸出“膾炙人口”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人謳歌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

內(nèi)容來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8876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