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考試物理試卷附答案11.10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一.選擇題(共4小題)1.物體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第 1s末的速度是 6m/s,第 2s末的速度是 8m/s,則下面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物體的初速度是 3m/sB.物體的加速度是 2m/s2 C.任何 1s內(nèi)的速度變化都是 2m/sD.第 1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 6m/s 2.(2012?南海區(qū)模擬)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物體,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在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作用下沿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沒有超出彈性限度,則( 。.彈簧的伸長量為 B.彈簧的伸長量為 C.物體受到的支持力與物體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彈簧的彈力與物體所受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3.(2013?永州一模)如圖所示的位移(s)?時間(t)圖象和速度(v)?時間(t)圖象中,給出的四條曲線1、2、3、4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關于它們的物理意義,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圖線1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 B.s?t圖象中t1時刻v1>v2 C.v?t圖象中0至t3時間內(nèi)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兩圖象中,t2、t4時刻分別表示2、4開始反向運動 4.(2013?寶山區(qū)一模)甲、乙兩車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兩圖象在t1時相交于P點,P在橫軸上的投影為Q,△OPQ的面積所表示的位移大小為s,在t=0時刻,乙車在甲車前面,兩車相距為d,已知此后兩車相遇兩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時刻為t′,則下面四組t′和d的組合中可能的是( 。.t′=,d=B.t′=,d=C.t′=t1,d=sD.t′=2t1,d=2s 二.填空題(共2小題)5.如圖所示,兩物體A、B通過跨接于定滑輪的輕繩連接,質(zhì)量分別為m和M,若兩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B物體與水平面間的摩擦力大小為 _________ ,物體B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 _________ .(θ為已知) 6.宇航員在某行星表面上從32m高處自由釋放一重物,測得其在下落最后ls內(nèi)所下落的高度為l4m,則該重物下落的總時間是 _________ s,該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_________ m/s2. 三.解答題(共5小題)7.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為某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s.(1)根據(jù)紙帶上所給出的數(shù)據(jù),計算B點的瞬時速度vB= _________ m/s(2)根據(jù)紙帶上所給出的數(shù)據(jù),計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_________ m/s2 8.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1)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________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_________。瓵.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實驗時,主要的步驟是A.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C.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錄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F.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jié)論.上述步驟中①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 _________ 和 _________;②遺漏的內(nèi)容分別是 _________ 和 _________。9.重力G=40N的物體,與在豎直墻壁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若用斜向上的F=50N的推力托住物體,使物體處于靜止,如圖所示,求這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要使物體能勻速下滑,推力F的大小應變?yōu)槎啻螅浚╯in53°=0.8,cos53°=0.6) 10.一輛汽車從靜止開始勻加速開出,然后保持勻速運動,最后勻減速運動,直到停止.下表給出了不同時刻汽車的速度時刻/s1.02.03.05.07.09.510.5速度/m?s?1369121293(1)求汽車做加速運動時的加速度和減速運動時的加速度?(2)汽車從開出到停止共經(jīng)歷的時間是多少?(3)汽車做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大小是否為12m/s,試說明理由.(4)汽車通過的總路程是多少? 11.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箱放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它跟斜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為使木箱沿斜面向上勻速運動,可對木箱施加一個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則(1)請在圖中畫出木箱受力的示意圖.(2)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多大?(3)此拉力F應為多大? 1. 一物體從a處以一定速度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經(jīng)4s到達b處停止,途中第3s內(nèi)物體的位移為12m,由此可知a處離b處為( )A.24m B.48m C. 64m D. 78.4m 2. 如圖所示兩物體AB通過跨接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處于靜止狀態(tài)(0°<θ<90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繩上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 ,且與θ的變化無關? ? ?B.B對地一定有壓力? ? ? ? ? ? ? ? C.可以出現(xiàn)B對地的壓力為0的情況D.θ改變時,B對地壓力也隨之變化3. 一輛汽車從靜止開始勻加速開出,然后保持勻速運動,最后勻減速運動,直到停止.下表給出了不同時刻汽車的速度時刻/s1.02.03.05.07.09.510.5速度/m?s-1369121293(1)求汽車做加速運動時的加速度和減速運動時的加速度? (2)汽車做勻速階段的時間為多少? (3)汽車一共走了多遠?4. 如圖所示有一個傾角為30的斜面上放置一個質(zhì)量為20kg的木塊,現(xiàn)給木塊施加一個沿著斜面向上的力F(g=10m/s2)則(1)若斜面光滑使其沿斜面勻速上滑F(xiàn)為多大(2)若斜面不光滑且u=,使其沿斜面勻速上滑時,F(xiàn)又應為多大?(3)若若斜面不光滑且u=,要想保證木塊相對斜面靜止,F(xiàn)的取值范圍為多少?11.10期中考試題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4小題)1.物體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第 1s末的速度是 6m/s,第 2s末的速度是 8m/s,則下面結(jié)論正確的是( 。.物體的初速度是 3m/sB.物體的加速度是 2m/s2 C.任何 1s內(nèi)的速度變化都是 2m/sD.第 1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 6m/s考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2611738專題直線運動規(guī)律專題.分析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再根據(jù)速度時間公式求出物體的初速度大小,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第1s內(nèi)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物體的加速度a=,根據(jù)v=v0+at得,v0=v?at=6?1×2m/s=4m/s.故A錯誤,B正確.C、加速度為2m/s2,知任何1s內(nèi)速度的變化為2m/s.故C正確.D、第1s內(nèi)的位移,則平均速度.故D錯誤.故選BC.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和位移時間公式等,并能靈活運用. 2.(2012?南海區(qū)模擬)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物體,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在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作用下沿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沒有超出彈性限度,則( 。.彈簧的伸長量為 B.彈簧的伸長量為 C.物體受到的支持力與物體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彈簧的彈力與物體所受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考點物體的彈性和彈力;滑動摩擦力.2611738分析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狀態(tài)得出彈簧的彈力大小.根據(jù)胡克定律求出彈簧的伸長量.解答解A、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物體在水平方向受彈簧的拉力和滑動摩擦力.根據(jù)平衡狀態(tài)條件得F拉=F滑根據(jù)滑動摩擦力公式得F滑=μmg,根據(jù)胡克定律F=kx得彈簧的伸長量x=,故A正確,B錯誤.C、物體受到的支持力與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分別作用在物體和地面,所以這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D、彈簧的彈力與物體所受摩擦力等值,反向,共線,并且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所以是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故選AD.點評知道一對平衡力的特點,即等值,反向,共線,并且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3.(2013?永州一模)如圖所示的位移(s)?時間(t)圖象和速度(v)?時間(t)圖象中,給出的四條曲線1、2、3、4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關于它們的物理意義,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圖線1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 B.s?t圖象中t1時刻v1>v2 C.v?t圖象中0至t3時間內(nèi)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兩圖象中,t2、t4時刻分別表示2、4開始反向運動考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圖像.2611738專題運動學中的圖像專題.分析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都表示直線運動的情況.位移圖象的斜率等于速度.速度圖象的“面積”大小等于位移,讀出v?t圖象中0至t3時間內(nèi)3和4的位移關系,比較平均速度的關系.位移圖象由斜率的正負分析物體的運動方向.解答解A、位移(s)?時間(t)圖象和速度(v)?時間(t)圖象中無法表示曲線運動,故A錯誤.B、s?t圖象中t1時刻1的切線的斜率比2的斜率大,所以v1>v2.故B正確.C、根據(jù)速度圖象的“面積”大小等于位移得知,在v?t圖象中0至t3時間內(nèi)3的位移比4的位移小,所以3的平均速度比4的平均速度。蔆錯誤.D、s?t圖象中的t2時刻表示速度反向,而v?t圖象中的t4時刻表示加速度反向,速度還是正方向,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兩種運動圖象形狀相似,但物理意義不同,關鍵從數(shù)學角度來理解其物理意義,不能混淆. 4.(2013?寶山區(qū)一模)甲、乙兩車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兩圖象在t1時相交于P點,P在橫軸上的投影為Q,△OPQ的面積所表示的位移大小為s,在t=0時刻,乙車在甲車前面,兩車相距為d,已知此后兩車相遇兩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時刻為t′,則下面四組t′和d的組合中可能的是(  ) A.t′=,d=B.t′=,d=C.t′=t1高一期中考試物理試卷附答案11.10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19991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