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龍井市某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理)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一、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2分,30小題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發(fā)展主要反映了  A.賦稅制度的變化 B.土地制度的變化  C.手工業(yè)的進步  D.耕作方式的進步 2.中國最精美的手工業(yè)產品大多來自  A.家庭手工   B.民營手工業(yè)   C.私營手工業(yè)  D.官營手工業(yè) 3.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是出現于唐朝的  A.邸店    B.飛錢    C.坊    D.柜坊 4.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包括  、賹Yu制度 、诩诱魃潭悺、燮缫暽倘 ④組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y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導致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諸侯國相繼承認私田主人對土地的所有權   B.鐵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  C.封建的剝削方式逐步產生并發(fā)展       D.戰(zhàn)國時各國進行變法確定了封建土地所有6.從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戰(zhàn)國商鞅“廢井田,開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權的強化     C.土地所有制的變化         D.上層建筑的變化 7.下列為我國瓷器的出現打下基礎的是   A.彩陶    B.黑陶    C.制陶施釉技術   D.青銅冶煉 8.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經濟出現的新現象有   ①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谟楷F許多地域性的商人群體、酃ど淌墟(zhèn)蓬勃興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9.鴉片戰(zhàn)爭前,在中國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   A.外國資本主義         B.中國的資本主義   C.自然經濟      D.自然經濟和中國的資本主義 10.下表是19世紀中期英國輸華貨物統(tǒng)計表,其中導致1844年進口猛增的原因是年代 1842 1844 1846 1848 1852 1854 1856 正當貿易總值96.9 230.5 179.1 144.6 250.4 100.1 221.6 A.鴉片輸入的減少            B.自然經濟的解體   C.列強奪取了政治經濟特權       D.5%的低關稅率 11.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這種“解體”的含義是   A.封建農業(yè)和手工業(yè)逐漸分離并日益商品化 B.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控制了中國市場   C.自然經濟被近代資本主義企業(yè)取代   D. 大批洋貨涌入中國 12.觀察下圖,指出這一時期我國民族資本主義面粉業(yè)生產能力發(fā)展變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忙于一戰(zhàn),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B.辛亥革命的勝利,掃除了一些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障礙   C.民國政府頒布了若干發(fā)展經濟的政策    D.反帝愛國運動的有利推動 13.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力量優(yōu)先發(fā)展   A.重工業(yè)   B.交通運輸業(yè)  C.輕工業(yè)    D.科技和教育 14.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務是   A.實現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B.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   C.對國民經濟進行全面調整      D.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生產 15.讀下圖:“大麥穗、大玉米,運到北京去見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運動       B. 農業(yè)合作化運動                 C.“大躍進”運動      D.“文化大革命”運動           16.20世紀60年代初,中共中央為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而提出的八字方針的正確表述是   A.調整、鞏固、發(fā)展、提高      B.調整、提高、充實、鞏固   C.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D.調整、發(fā)展、充實、提高 17.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是中共黨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這里的“思想解放”指的是  A.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錯誤 B.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C.打破了教條主義的思想束縛 D.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1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開放  C.實事求是  D.解放思想 19.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吸取歷史教訓作出的最重大的決策是   A.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B.撥亂反正   C. 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D.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0.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fā)展方向是  、賹I(yè)化 ②商品化、奂w化 ④現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確立了   A.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B.以公有制為主體,個體和私營經濟為補充的基本經濟制度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以間接管理為主,宏觀調控的管理體制 22.在全國對外開放新格局中居于“龍頭”地位的是   A.經濟特區(qū)  B.沿海經濟開放區(qū)  C. 沿海開放城市     D.內地開放城市 23.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是   A.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   B.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qū)——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   C.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經濟特區(qū)——內地   D.經濟特區(qū)——沿海經濟開放區(qū)——沿海開放城市——內地 24.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會議是   A.中共十四大   B. 十一屆三中全會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5.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首先是在   A.國營經濟   B.沿海地區(qū)   C.城市   D.農村 2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任務是   A.改革資源配置方式             B. 改革市場體系   C.改革貿易體系               D.改革人才體系 27.近代以來,人們的生活習俗發(fā)生變化最大的城市是   A. 上海     B.北京     C.濟南     D.武昌 28.羅斯福新政有利于就業(yè)的政策是   A.以工代賑          B.社會救濟    C.整頓金融          D.調整農業(yè) 29.戰(zhàn)時共產主義的內容不包括   A.糧食稅      B.余糧收集制   C.取消自由貿易    D.普遍義務勞動制 30.關于經濟全球化表述正確的是   A .發(fā)達國家是最大受益者 B.發(fā)展中國家是最大受益者    C.對于發(fā)展中國家只有壞處    D.發(fā)展中國家有優(yōu)勢               第二卷 非選擇題二.材料問答題:   31.觀察下列圖片,閱讀材料:(22分)   材料一:讀下列圖片信息   圖1: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農村家庭紡織業(yè)  圖2:19世紀后期經營洋布的商鋪      材料二:19世紀六七十年代至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簡況表年份新辦民族工業(yè)總數/家新增民族工業(yè)資金總額/萬元平均每年設廠數/家平均每年新增資本/萬元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1895—1900100450016.7750190l—1911300560031510191—191960013000751625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國國民經濟中公、私成分比較表所有制性質經濟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經濟國營經濟32.2%1.5%53.4%公私合營經濟0.7%7.3%私有經濟資本主義經濟6.9%0%個體經濟71.8%7.1%(1)讀材料一回答:圖1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經濟的何種特征?圖2反映的現象對圖1中的經濟結構有何影響?(8分)  。2)讀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兩個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內部原因。(4分)  。3)1937——1945年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阻礙因素有哪些?  (4)讀材料三,說明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結構有何變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國國民經濟中公、私成分變化的主要原因和標志意義。32.(18分)為慶祝建國58周年,學校準備舉辦“新中國經濟建設成就展”,請你和同學們來參加籌備工作。   (1)你將通過哪些途徑去搜集有關資料?(2分)   (2)你搜集的資料將有哪些類型?(2分)  。3)展覽的內容要求呈現“一五計劃”和改革開放時期的經濟建設成就,請你按要求各舉兩例。(4分)  。4)在展覽的結束語中,請你歸納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眾多成就的原因。(5分)  。5)江蘇省在對外開放中有特殊的地位,列舉江蘇兩個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2),并說出我國開放格局呈現出的特點。(3分)       高一歷史(理)期末試卷答題卡班級: 姓名: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非選擇題:   31題:  。1)(2) (3)。4)分)   32題:  。1)  。2)   (3) 。4)   (5)高一歷史(理)期末考試試卷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二、非選擇題:   31題:  。1)男耕女織,小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2分)在外國商品傾銷的沖擊下,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手工業(yè)紛紛破產,耕與織逐漸分離,從而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6分)  。2)1895——1900年: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社會上興起一股實業(yè)救國的熱潮。(2分)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zhàn)爭,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建立的推動。(2分)(答出“民國政府倡導使用國貨”或“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推動”也可分別給1分)  。3)戰(zhàn)爭、日本侵略、官僚資本壓迫(4分)  。4)變化:公有制經濟和集體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2分)主要原因: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2分)   標志意義: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或我國進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或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中吉林省龍井市某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yi/915942.html

相關閱讀:高一寒假作業(yè)歷史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