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中的化學反應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油條、油餅是我國傳統(tǒng)的大眾化食品之一,它不僅價格低廉,而且香脆可口,老少皆宜。

油條的歷史非常悠久。我國古代的油條叫“寒具”。唐朝詩人劉禹錫在一首關于寒具的詩中是這樣描寫的:“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這首詩把油條描繪得何等形象化。

當你吃到香脆可口的油條時,是否會想到制作過程中的化學知識呢?

制作時,先將面粉加水揉和,使面團發(fā)酵到一定程度,再加入適量純堿、食鹽和明礬進行揉和,然后切成條狀、旋轉、拉長后放入熱油鍋里炸,便膨脹成又松、又脆、又黃、又香的油條。

制作過程中的化學反應如下:

發(fā)酵時,在酵母的作用下,使一小部分淀粉變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變成乙醇并放出二氧化碳,同時,產生一些有機酸與生成香味的酯類。其化學反應如下:

RCOOH+C2H5OHRCOOC2H5+H2O

有機酸酯

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團產生許多小孔并膨脹起來。加入純堿會使有機酸被中和,又能產生二氧化碳,使炸出的油條更加疏松。

2RCOOH+Na2CO3==2RCOONa+CO2↑+H2O

Na2CO3+H2ONaHCO3+NaOH

2NaHCO3Na2CO3+CO2↑+H2O

加入明礬可使油條炸出后,更加酥脆,使游離的氫氧化鈉轉化為氫氧化鋁,氫氧化鋁還能起到中和胃酸和保護潰瘍面的作用。

Al2(SO4)2?K2SO4?24H2O+6NaOH==2Al(OH)3+3Na2SO4+K2SO4+24H2O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60822.html

相關閱讀:高考化學命題趨勢預測及復習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