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存在的化學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1.壺里為什么會有水堿?

燒水的壺用久了,壺的里層往往有一層白色的水堿.使用的時間越久,積存得就越多.有人叫它“水銹”,也有叫它“鍋垢”的.這究竟是那里來的呢?這是水里夾帶著不容易溶解的物質,如硫酸鈣CaSO4等,沉淀下來的.硫酸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由于水的溫度增高,會更降低它的溶解度,因此它就沉淀在壺底了.還有水里夾帶著一些溶解的物質,如酸性碳酸鈣Ca(HCO3)2酸性碳酸鎂Mg(HCO3)2等,這些物質受熱就會分解,生成碳酸鈣CaCO3和碳酸鎂MgCO3等不溶解于水的物質,就沉淀在壺底.硫酸鈣、碳酸鈣和碳酸鎂等都是白色的沉淀物,混和在一起,就是水堿.

2.水有軟硬嗎?

水有軟水和硬水的區(qū)別,凡是含有鈣、鎂等鹽類的,就叫做硬水.不含鈣、鎂等鹽類的,就叫做軟水.硬水里所含的鈣、鎂等鹽類,如果是酸性碳酸鹽,如酸性碳酸鈣、酸性碳酸鎂等,就叫做暫時硬水,因為酸性碳酸鈣和酸性碳酸鎂受熱后,就變成碳酸鈣和碳酸鎂沉淀下來,經過過濾后,就成軟水了.硬水里所含的鈣、鎂等鹽類,如果是硫酸鹽,如硫酸鈣、硫酸鎂等,就叫做永久硬水.因為這樣的水雖然經過煮沸后,也不能把他們全部去掉,因為硫酸鎂是可以溶解于水的,在20oc的時候每100公分的水中可以溶解72公分.如果水中既含有鈣、鎂的硫酸鹽,那就叫做兩性硬水.

3.怎樣防煤氣?

煤氣是煤在隔絕了空氣的地方受到強烈而分解出來的一種混合氣體,是氫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乙烯C2H4、氮N2以及二氧化碳CO2等的混合氣體.它們的成分比例大約是H246%、CH438%、CO12%、C2H43%、N2和CO21%.這些混合的氣體里,氫、甲烷、一氧化碳和乙烯都是可以燃燒的,并且占有這種混合氣體的最大比例,所以煤氣可以用作燃料.

我們平常所說的煤氣卻是專指一氧化碳氣體說的,一氧化碳是煤在空氣不流動的地方燃燒生成的,我們有時看見煤爐口上有藍綠色的火焰,那就是一氧化碳氣體在燃燒著.

一氧化碳是一種很毒的氣體,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燒煤,最容易產生這種氣體,如果在室內生煤爐取暖而不裝置煙筒,人們在室內常會中毒而死.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因此常常使人在不知不覺中中毒.防止一氧化碳的產生,就要在燃燒煤爐的時候供給足夠的氧,所以在室內取暖的煤爐上,必須裝置煙筒通風.

4.茶里含有些什么化學成分?

茶是我國的特產,種類很多,大別分為紅茶和綠茶兩種.紅茶是將茶葉暴曬在日光下或微溫后,使茶葉萎軟,再搓揉,使它發(fā)酵,至茶葉轉褐色,再烘焙制成的.綠茶是將新鮮的茶葉炒熬,破壞其中酵素,再搓揉,烘焙成的.紅茶和綠茶中所含化學成分相同,不過分量方面略有不同而已.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茶堿C8H10N4O2.H2O,其他是鞣酸及芳香油等.純粹的茶堿是白色針狀結晶體,有苦味,能夠溶解于熱水,不易溶于冷水中,所以開水不熱,茶葉是泡不下來的.茶堿能夠興奮大腦,使思想靈敏,醫(yī)藥上用它作興奮、強心、利尿的藥劑.它還能夠解嗎啡或酒精的毒,所以酒醉的人要喝濃茶.鞣酸是制藍黑墨水及鞣制皮革的原料,也能夠溶于熱水中,而難溶于冷水.綠茶所含的鞣酸量比紅茶多,所以綠茶味比紅茶味澀.鞣酸能夠使胃液的分泌量減少,阻礙食物的吸收,使大便秘結.

茶所以有香味,就因為其中含有芳香油,芳香油受到高熱就揮發(fā)變成氣體,所以茶能泡不能煮沸.

5.人體需要那些礦物質?

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或無機鹽類,也就是指鈉、鉀、鈣、鎂、鐵、硫、磷、硅、氯、碘、氟等元素的化合物說的.這些鹽類必須能夠溶解于水,而且能夠為腸胃所吸收,才為人體所利用.最容易為腸胃所吸收的是氯化物與醋酸鹽,其次是硝酸鹽、硫酸鹽與磷酸鹽最難吸收.

鈣鹽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根據專家的分析,骨的基本成分是磷酸鈣與碳酸鈣的重鹽[Ca3(PO4)2]n.CaCo3.所以嬰兒和兒童在發(fā)育的時期,鈣質的供給量必須充足.鈣質在飲食中的分布以乳類為最多,其次是葉菜和豆類等.

磷也是骨骼及牙齒的構成要素,如磷酸鈣.如人體肌肉、腦及神經中也都含有磷質.人多吃含磷的食物,即可使發(fā)育完善,更能增加智力,富于磷化合物的食物如乳類、蛋黃、瘦肉、豆類及蔬菜等都是.

鐵鹽對人身體也非常重要,人體中的鐵質多含在血紅素中.血紅素是輸送氧的重要物質,如果人體中缺乏鐵鹽,血紅素不足,結果就發(fā)生貧血癥.各種補血藥,多是用鐵鹽制成的.人體除了血液以外,肝、脾、筋肉、膽汁和細胞核等也都含有鐵質.含鐵鹽的食物有瘦肉、內臟、蛋黃、以及綠葉菜蔬等.

[NextPage]

人體中含碘化合物的量不多,但是缺乏了它就會發(fā)生鵝喉癥病狀.碘化合物多含在海水及海產動植物中,我國沿海各省居民多食海鹽,得鵝喉癥的極少.

人體所需要的鈉鹽和氯化物大多取自食鹽,鉀鹽則大多取自蔬菜類.其余幾種礦物質,因為人體很少有缺乏的現(xiàn)象,這里就不多談了.

6.蛋白質是什么化合物?

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有機化合物,種類很多.它的化學成分至少包括碳、氫、氧、氮四種元素,大多數(shù)的還有硫和磷以及鐵.因為雞蛋白里含有這種化合物,蛋白質就因此而得名.它廣布在動植物的體內,是一切生物細胞的主要成分.動物性食物中含蛋白質最多的是肉類、魚類、乳類和蛋類等,植物性食物中以殼類、豆類和各種硬果等含量較多.

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所構成的,氨基酸到現(xiàn)在已經被發(fā)現(xiàn)的有幾十種.每一個蛋白質分子中,含有數(shù)百至數(shù)千的氨基酸分子,因為各種氨基酸的數(shù)目及排列的次序不同,所以蛋白質的種類多到無法統(tǒng)計,蛋白質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單純蛋白質、復合蛋白質(單純蛋白質與他種非蛋白質的有機物相結合的生成物)和誘導蛋白質(蛋白質經消化作用后的生成物).

蛋白質是構成我們身體器官、組織等,最重要的物質,我們的肌肉、神經、骨骼、血液、淋巴液、皮膚、毛發(fā)和指甲中都含有它.身體中如果缺乏蛋白質,各組織就不能夠生長,被破壞后,也不容易修補復原,按照各種蛋白質的營養(yǎng)效能來說,也可以分為三類:(1)完全蛋白質,不僅能夠維持動物的生命,也能供給動物生長,如乳類、蛋類及肉類中所含的蛋白質,就屬于這一類.(2)半完全蛋白質,它能維持動物的生命,但不能夠供給生長,如大麥、小麥中含的蛋白質都是.(3)不完全蛋白質,如果沒有其他食物養(yǎng)料的輔助,這類蛋白質既不能夠維持動物的生命,也不能夠供給動物生長,如玉米中所含的玉米膠就屬這類.食物中的蛋白質大都屬于半完全蛋白質,它所以能夠維持我們身體的健康,是因為我們的膳食中的蛋白質不止一種,蛋白質與蛋白質可以起互補作用.如果某種蛋白質中所缺的氨基酸,在另一種蛋白質中卻有很多,它們就可以互相取長補短,變成完全蛋白質.例如我們單吃牛肉,它的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并不太高,如果和面粉一同吃,兩種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都增大了.一般說來,同類食物中蛋白質的互補作用不大,所以殼類可以用肉類或豆類來補缺,但不能用別種殼類來補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670014.html

相關閱讀:高中化學復習方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