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四人幫下臺,鄧小平同志立刻進行撥亂反正,恢復(fù)了高考制度,從此以后每一位學子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自此中華英才無需嘆息無用武之地。我泱泱中華,當續(xù)輝煌。
一次高考,一段歲月
我們有權(quán)按照自己的愿望建設(shè)更美好的生活。
??高爾基
四十年前得知高考要在十二月十日恢復(fù)進行后,很多人不過只有幾十天的的時間,可那一張張被幸福漲紅的臉,裂開的笑都在風里雨里追逐著,奮斗著。這幾十天對他們來講金貴于過去的幾十年,高考可以從鄉(xiāng)村去到城市,從農(nóng)民變?yōu)楦呒壷R分子。這么幾十天的光陰沉淀著過去,孕育著未來,而無數(shù)的人把夢想與未來交給了這段歲月。那時候的他們面帶著青澀的笑容,看著正向他們招手的幸福。
四十年后的我們,高考對于我們來講就整個青春。我們總是把青春掛在嘴邊,充斥著疼痛苦澀,甜蜜歡笑的青春在高考的鐘聲里迎來了終點。這是無法忘記的時光,從不諳世事到逐漸清晰明了自己的路,我們跌跌撞撞并不斷成長。高考對于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學生來講是一道坎,必須邁過才不算白活,在這道坎里,我們把青澀的愛情,魯莽的性格,懵懂的過去一起埋葬。在這段歲月里,我將青春與未來都當作了賭注,放手一搏,為了我憧憬的生活奮起直追。
一次高考,半生理想暫時的是現(xiàn)實,永生的是理想。
??羅曼?羅蘭
四十年前理想是什么?是脫下腳上的膠鞋草鞋,換上皮鞋;是從木凳子上站起來,坐在一張皮沙發(fā)上;是背著我的大包小包,從家里去到大學。樸素的生活塑造的是樸素的人兒,“文革”澆不滅他的熱情,時光催不老他的理想,用了半生的時光只為坐在課桌前,拿著筆書寫自己的人生。巾幗不讓須眉,女孩子們反抗著媒妁之言,扎著麻花辮,手緊緊地拽著褲子,看著面前白花花的考卷,熱淚盈眶。
四十年后理想是什么?生活的逐漸富庶,使精神層次的需求更為豐富。從小便琴棋書畫樣樣得學,大學便是一個精修的地方,也或是一個擺脫這些束縛的地方。高考使我們獲得自由,擺脫家長的一廂情愿,我們無從選擇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父母,所能做出的第一個選擇便是在高考,余生的幾十年都在自己的手上握著。就算理想被風雨淋濕,依舊會為所追逐的遠方而風雨兼程,我把半生的理想都裝在了這里。
一次高考,終生緬懷
不論來自何地,生于何時,我們都有一個名字叫做“高考生”。
四十年前大學錄取率只有4.5%,可不論是考上的或是沒考上的,都沒有誰說自己后悔過。在那個貧窮的年代,沒有出國,藝體這么多路可以走,更沒有什么自主招生,一次高考為的不是功成名就,只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執(zhí)著與夢想。生活很簡單,我想做我便去做,無論輸贏,無論姿態(tài),只要不負此生,便夠終生緬懷。
四十年后,高考會進行交通管制,母親穿上紅色的旗袍意味著旗開得勝,父親穿著紅色的馬褂意味著馬到成功,從教育界到演藝界,全國的人民送上自己的祝福,每個人的身上都有滿滿當當?shù)男疫\。這種喜慶的氛圍,暖心的話語是一輩子的記憶,那年那日那時我擁有著全天下的好運氣,直到老那片充斥的紅色的世界都不會褪色。
2019年,高考到了不惑之年,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一帶一路”正火熱的開展中,“知識改變命運”依然適用,940萬考生一起在課桌前書寫他們青春最后的篇章。我泱泱中華,正在重振輝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zzw/1171092.html
相關(guān)閱讀:社會實踐調(diào)查報告--論網(wǎng)吧對青少年的危害性
2008年天津卷高考滿分:人之常情
高分備考方法
高考滿分:為自己導(dǎo)航
高考開頭貴在自然 要明、要美、要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