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王及善,?州邯鄲人。父君愕,有沉謀。高祖入關,率軍與君廓偕來,拜君愕大將軍,封新興縣公,累遷左武衛(wèi)將軍。從太宗征遼,領左屯營兵,與高麗戰(zhàn)駐蹕山,死于陣,贈左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邢國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襲邢國公爵;侍雍肓,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宮,命宮臣擲倒,及善辭曰;“殿下自有優(yōu)人,臣茍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謝之。高宗聞,賜絹百匹。除右千牛衛(wèi)將軍,帝曰:“以爾忠謹,故擢三品要職。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爾佩大橫刀在朕側,亦知此官貴乎?”病免。召為衛(wèi)尉卿。垂拱中,歷司屬卿。山東饑,詔為巡撫賑給使。拜春官尚書。出為秦州都督、益州長史,加光祿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契丹擾山東,擢魏州刺史,武后勞曰:“逆虜盜邊,公雖病,可與妻子行,日三十里,為朕治邊,使為屏蔽也!币蜓訂柍檬В吧脐愔蝸y所宜,后悅曰:“御寇末也,輔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內(nèi)史。來俊臣系獄當死,后欲釋不誅,及善曰:“俊臣兇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絕元惡,且搖亂胎禍,憂未既也!焙蠹{之。盧陵王之還,密贊其謀。既為皇太子,又請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將,臨事不可奪,有大臣節(jié)。時二張怙寵,每侍宴,無人臣禮,及善數(shù)裁抑之,后不悅曰:“卿高,不宜侍游燕,但檢校閣中!彼炱蚝」,猶不許,改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卒,八十二,贈益州大都督,謚曰貞,陪葬乾陵。(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第四十一》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善以父死事
B.太子謝之
C.密贊其謀
D.時二張怙寵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節(jié)的一組
①與高麗戰(zhàn)駐蹕山,死于陣
③御寇末也,輔政本也,公不可行
⑤盧陵王之還,密贊其謀
A.①②④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及善因為父親為國捐軀的軍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襲邢國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來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員,特許他佩帶大橫刀在身邊侍衛(wèi)。
C.王及善認為來俊臣胡作非為,濫殺無辜,是禍亂的元兇,必須予以嚴懲。武后采納了他的建議。
D.二張由于受武后厚寵,在侍宴時全然沒有做臣子的禮節(jié),王及善多次指責他們,武后很生氣,便罷了他的職。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逆虜盜邊,公雖病,可與妻子行,日三十里,為朕治邊,使為屏蔽也。(5分)
(2)俊臣兇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5分)
答案:
4.A(死:為…而死)
5.C(①說的事王及善的父親。③是武后對王及善治國方略的贊賞。⑤表現(xiàn)王及善很受重用。)
6.D(武后雖然不高興,但并未免他的職。)
7.翻譯(10分)
⑴逆賊侵犯邊境,卿雖有病,可以帶上妻子兒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邊境,使它成為抵御敵人的屏障。(“盜”、“妻子”、“屏蔽”各1分,句子通順2分。)
(2)來俊臣兇殘狡猾,不合仁義,帶領亡命之徒,誣陷殺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不道”、“引”、“疾”各1分,句子通順2分。)
譯文:
王及善,?州邯鄲人。父王君愕。深沉有智謀。高祖率領義軍入定關中的時候,他與王君廓率部萬人來降,被拜為大將軍,后被封為新興縣公,升遷左武衛(wèi)將軍。王君愕跟隨太宗征遼東,兼領左屯營兵馬,與高麗戰(zhàn)于駐蹕山,王君愕沖鋒陷陣,力戰(zhàn)而死。被賜予左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邢國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襲爵邢國公。高宗時,調任左奉裕率。太子在宮中宴飲時命宮內(nèi)大臣倒行而舞,輪到王及善時,他拒絕說:“殿下自有樂官,臣只應當守自己的本職,這倒行而舞不是臣的任務。臣如奉命,恐怕不屬對殿下輔佐之事!碧拥狼付屗x開。高宗聽到此事后而特加獎慰,賜絹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衛(wèi)將軍,高宗對他說:“朕因為你忠心謹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職。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處所,卿佩帶大橫刀在朕身邊,卿知道這個官尊貴嗎?”不久,因病免職,后又起用任衛(wèi)尉卿。垂拱中(687),王及善任司屬卿。當時,山東饑荒,王及善任巡撫賑給使。不久,任春官尚書,調任秦州都督、益州長史,并加授光祿大夫。因老多病請求告老還鄉(xiāng)。后來,契丹作亂,山東不安,又起用他為滑州刺史。武則天對他說:“逆賊侵犯邊境,卿雖有病,可以帶上妻子兒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邊境,使它成為抵御敵人的屏障!背么藭r武則天又詢問朝廷得失,王及善詳細陳述了治亂之宜十余條,武則天說:“那是小事,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庇谑橇粼诔⑷蝺(nèi)史。
來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獄,被有司判為極刑,武則天想赦免不殺他。王及善奏道:“來俊臣兇殘狡猾,不合仁義,帶領亡命之徒,誣陷殺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認為如果不除掉首惡,恐動搖朝廷,禍患沒有窮盡。”武則天接納了他的意見。不久,武則天將要立廬陵王為太子,廬陵王回來后,王及善幫助他謀劃。等到廬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請?zhí)拥酵獬瘉頁嵛咳诵模鋭t天聽從這意見。
王及善雖無學術,在職總是以清正自持,臨事堅定不改變,有大臣之節(jié)。當時,張易之兄弟依仗受寵,每次內(nèi)宴,都無人臣之禮。王及善多次上奏要制止這種行為,武則天不高興,對王及善說:“卿已高,不適宜參與這類游樂,只檢校閣中事就可以了!蓖跫吧粕鲜璺Q病一個多月,武后沒有過問。乞請還鄉(xiāng),三次上疏均未得到允許。圣歷二(699),拜文昌左相,不到十天就去世。享八十二歲。廢朝三天哀悼,追贈益州大都督,謚號為貞,陪葬乾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368408.html
相關閱讀:王禹?《點絳唇》(雨恨云愁)閱讀及答案
《常羊學射》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練習及答案
張養(yǎng)浩《黃州道中》閱讀練習及答案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