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
【作者介紹】
。保懹问侵袊糯顐ゴ蟮膼蹏~人之一,豪邁而悲壯是他一生詩詞創(chuàng)作的基調,“氣吞殘?zhí)?rdquo;,對他以后的宋代文壇產生了積極影響。這首詞,是作者晚隱居山陰農村以后寫的。整首詞選取了作者生活經歷中的特定場景,飽含著晚的陸游在堅持抗金未果之后的國仇未報、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使這首詞感人至深,獨具風格,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玻@首詞用字簡煉,內容充實,情感真摯。理解詞句本身反映的景和情,通過對詞句的品味,細細品味詞中運用的典故以及許多關鍵字詞,咀嚼陸游對語言文字的錘煉,感受字詞的表現(xiàn)力。
【正音正字】
為下列形似字注音、組詞:戊 戍 戌 戎
戊(
w
ù,戊戌變法) 戍(
sh
ù,戍邊) 戌(
x
ū,戌時) 戎(投筆從戎)
【朗讀課文】
當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礈纾W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課文分析】
這首詞,是作者近七十、隱居山陰農村時寫的。陸游一生以抗金復國為己任,無奈請纓無路,屢遭貶黜,晚退居山陰,有志難申。時代風雨,英雄本色,艱難現(xiàn)實,共同釀成了這首悲壯沉郁的《訴衷情》。高亢的政治熱情,永不衰竭的愛國精神,形成了詞作風骨凜然的崇高美。但壯志不得實現(xiàn)、雄心無人理解的壓抑感,又形成了百折千回的悲劇情調。
開頭兩句,詞人再現(xiàn)了往日壯志凌云,奔赴抗敵前線的勃勃英姿。“當”,指乾道八(
1172
),在那時陸游來到南鄭(今陜西漢中),投身到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在前線,他曾親自參加過對金兵的遭遇戰(zhàn)。“萬里”與“匹馬”形成空間形象上的強烈對比,匹馬征萬里,呈現(xiàn)出一派卓犖不凡之氣。“覓封侯”不能理解為陸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祿,在這里作者暗用了《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班超投筆“以取封侯”,后來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為“定遠侯”。陸游這樣寫,說明當他在梁州的時候,也曾有過象班超那樣報國的雄心壯志?墒牵懹蔚脑竿⑽醋兂涩F(xiàn)實,后兩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實寫照:睡夢里仍然出現(xiàn)舊日戰(zhàn)斗生活的情景,說明作者雄心未已。睜眼看看眼前,“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關河”已經無影無蹤,當?shù)膽?zhàn)袍卻早就被塵土所封,滿目是凄涼慘淡的景象。這是寫陸游在前線僅半就被調離,從此關塞河防,只能在夢中達成愿望,而夢醒不知身何處,只有舊時貂裘戎裝,而且已是塵封色暗。“暗”字寫出歲月流逝、人事消磨的暗淡畫面,寫出心情飽含惆悵。
上片開頭以“當”二字楔入往日豪放軍旅生活的回憶,聲調高亢,“夢斷”一轉,形成一個強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為悲涼,至下片則進一步抒寫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嘆,悲涼化為沉郁。
下片緊承上片,繼續(xù)抒發(fā)自己念念不忘國事,卻又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悶心情。“胡未滅”說明敵寇依然囂張;“鬢先秋”慨嘆自己已經無力報國;“淚空流”包含作者的滿腔悲憤,也暗含著對被迫退隱的痛心。這三句步步緊逼,聲調短促,說盡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陸沉,殘?zhí)斘磼撸换厥?a href='http://www.yy-art.cn/rensheng/' target='_blank'>人生,流暗度,兩鬢已蒼;沉思往事,雄心雖在,壯志難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轉越深:人生自古誰不老?但功業(yè)未成,歲月無多,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所以說,憂國之淚只是“空”流,一個“空”字既寫內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寫對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滿和憤慨。
最后三句總結一生,反省現(xiàn)實。“天山”代指抗敵前線,“滄洲”指閑居之地,“此身誰料”即“誰料此生”。詞人沒料到,自己的一生會不斷地處在“心”與“身”的矛盾沖突中,他的心神馳于疆場,他的身卻僵臥孤村,他的心靈高高揚起,飛到“天山”,他的身體卻沉重地墜落在“滄洲”。“誰料”二字寫出了往日的天真與今日的失望,理想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
陸游這首詞,飽含著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詞人“身老滄洲”的感嘆中包含了更多的歷史內容,他的老淚中融匯了對祖國熾熱的感情,所以,詞的情調體現(xiàn)出幽咽而又不失開闊深沉的特色,比一般僅僅抒寫個人苦悶的作品更有力量,更為動人。所以,情感真摯,語言通俗,悲壯處見沉郁,憤懣卻不消沉,這些使陸游這首詞感人至深,獨具風格。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
1,“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情感?
(
悲傷、郁悶、無奈等等。不強求統(tǒng)一。
。
2,概括詞中描寫的生活場景。
(
回顧自己當在梁州參軍、渴望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的往事,如今敵寇依舊,自己卻老體衰,悲憤不已。
或細化為三個場景:①回憶當在梁州參加對敵戰(zhàn)斗的場景;②睡夢中再現(xiàn)舊日戰(zhàn)斗,醒來看到的戰(zhàn)袍卻早被塵土所封的場景;③晚無力抗敵,獨自悲傷的場景。
。
3,“當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加點詞有什么特殊的含義?
(
“萬里”“匹馬”突出了詞人當作戰(zhàn)時的英勇氣勢,“覓封侯”暗用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表達了他報國的雄心壯志。“斷、暗”中借用蘇秦說秦王的典故來表明自己不得封侯、徒勞無功的境況,流露出詞人報國之志隨時光的流逝難以實現(xiàn)的沉痛之情。“未”“先”“空”三個字說明敵寇依舊,而自己已經無力報國,“心有余而力不足”,包含了作者滿腔的愛國深情和無奈的悲憤之情。
)
4,從整體看,全詞表達了什么情感?
(
從整體看,全詞表達了理想中渴望著報國立功,但現(xiàn)實中卻冷落閑置,被迫退隱中身心分離的矛盾,萬般無奈,這三個短句正是飽含著邁蒼蒼的陸游國仇未報,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也暗含著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不滿情緒。
。
5,如何理解“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
(
結尾這三句,蒼勁悲涼,寓意深刻。“誰料”二字感嘆自己被迫退隱,流露了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不滿的情緒。“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兩句作結,先揚后抑,形成大轉折,詞人猶如一心要搏擊長空的蒼鷹,卻被折斷翅膀,落到地上,痛苦呻吟。它很容易讓讀者想起陸游那首《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是因為,兩者所表現(xiàn)的愛國主義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
6,“覓封候”用什么典故?它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覓封候”用班超投筆從戎、為國立功的典故,寫自己報效祖國,收拾舊河山的壯志。一個“覓”字顯出詞人當?shù)淖栽S、自負、自信的雄心和堅定執(zhí)著的追求精神。
)
7,請你寫80字左右的賞析。
7
.“鬢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
2
分)
8.以下對本詞內容理解不準確
的一項是(
)(2分)
A.詞中表達了陸游始終想收復中原失地的抱負。
B.上闕抒發(fā)了自己空有雄心壯志卻又無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誰料”表達了抗金事業(yè)未成的心有不甘。
D.詞人表達了人生終將華老去的無奈感懷。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7.鬢發(fā)變白
8.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61335.html
相關閱讀:《漁家傲福建道中》閱讀
張元?《卜算子 風露濕行云》閱讀答案
《南柯子》閱讀答案附賞析
閱讀李白的《塞下曲》(其一)附答案
《木蘭花 韋莊》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