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唐多令 惜別
吳文英①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v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②長是、系行舟。
【注】①吳文英,號夢窗,唐代詩人。一生未弟,游幕終身,晚困躓以死。②漫:空,徒勞。
(1
)“燕辭歸、客尚淹留”一句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什么情感?請簡要分析。
(2
)結(jié)合全詩,請簡要概括詩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8
、對比。(2
分)以秋深燕歸與自身仍在外飄泊作對比。(1
分)表達了客居他鄉(xiāng)不得歸的無奈、傷感之情。(2
分)
9
、詩人的“
愁”
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跟離人相別;二是秋天凄清的景致;
8
.“
離人心上秋”
自古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作者為什么說“
有明月,怕登樓”?(5
分)
9
.詞的下片手法多樣,感情豐富,試作簡要分析。(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8
.①
該句將“
愁”
巧妙地拆分為“
心上秋”
,(1
分)
既突出季節(jié)為“
秋”
,(1
分)
又委婉地表明了內(nèi)心因離別而愁。(1
分)
②
明月之夜不敢登樓,是因為登高懷遠(yuǎn),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讓人增添愁苦,表達了月夜思鄉(xiāng)懷人而又充滿矛盾的心理。(2
分)
9
.①
借景抒情。往事如夢;涑煽眨篮萌A如水,表達了時光流逝的感慨。(2
分)
②
對比(
反襯)
。“
燕歸客留”
,人不如物,更突出了無法歸家的哀愁。(2
分)
③
擬人。詞人責(zé)備垂柳不能留住親友,卻總是纏留自己的行舟,表達了對親友的思念。(2
分)
【詩歌鑒賞】
吳文英的這首《唐多令》寫的是羈旅懷人。全詞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渾成,在吳詞中為別調(diào)。
“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v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燕辭歸、客尚淹留”
為第一段,起筆寫羈旅秋思,釀足了愁情,目的是為寫別情蓄勢。前二句先點“
愁”
字,語帶雙關(guān)。從詞情看,這是說造成這些愁情的,是離人悲秋的緣故,秋思是平常的,說離人秋思方可稱愁,單就這點說命意便有出奇制勝之處。從字面看,“
愁”
字是由“
秋心”
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謎游戲。這種手法,古代歌謠中經(jīng)?梢姡跏?謂此二句為“
《子夜》變體”
,具“
滑稽之雋”
(《花草蒙拾》),是道著語。此詞以“
秋心”
合成“
愁”
字,是離合體,皆入謎格,故是“
變體”
。此處似乎是信手拈來,涉筆成趣,毫無造作之嫌,且緊扣主題秋思離愁,實不該以“
油腔滑調(diào)”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目之。
“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兩句一問一答,開篇即出以唱嘆,而且鑿空道來,實可稱倒折之筆。下句“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是說,雖然沒有下雨,但芭蕉也會因颼颼秋風(fēng),發(fā)出凄涼的聲響。這分明想告訴讀者,先時有過雨來。而起首愁生何處的問題,正由此處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來,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涼如水,明月東升,正是登樓納涼賞月的好時候。“
都道晚涼天氣好”
,可謂人云亦云,而“
有明月,怕登樓”
,才是客子真實獨特的心理寫照。“
月是故鄉(xiāng)明”
,望月是難免會觸動鄉(xiāng)思離愁的。這三句沒有直說愁,卻通過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寫把它充分地表現(xiàn)了。
秋屬歲未,頗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晚歲。過片就嘆息光過盡,往事如夢。“
花空煙水流”
是比喻青春歲月的流逝,又是賦寫秋景,兼有二義之妙。由此可見客子是長期飄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辭巢而去,心生無限感慨。“
燕辭歸”
與“
客尚淹留”
,兩相對照,自可見人不如候鳥。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
??
雖無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無往而非客愁,這也就是“
離人心上秋”
的具體形象化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87899.html
相關(guān)閱讀:《西江月 蘇軾》閱讀答案
《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閱讀答案》
《聞雁 韓洽》閱讀答案
劉永《歸朝歡 別岸扁舟三兩只》閱讀答案及賞析
王安石《孤桐》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