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鳥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本詩寫于763年。時杜甫居成都浣花溪(又名濯錦江)上的浣花草堂中。
(1)這首詩用語極精練,如“春風花鳥香”可理解為省略了一個“語”字;“泥融飛燕子”,表面上是說泥土、燕子兩件毫不相干的事物,實際還含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有人認為,這首詩的四句話與兒童對對子沒什么兩樣,只不過是孤立的兩副對子罷了。就這首詩的整體性而言,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它?
參考答案
(1)春燕啄新泥(筑巢)
(2)(任選兩點)
①本歌頌美好春光,詩人將景分成兩組:一二句寫遲日江山、春風花鳥,景物構成背景;三四句寫燕子銜泥、鴛鴦穩(wěn)睡,景物較具體,構成重點。四句所寫景物分類明確,有依存關系,內容上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②四句彼此呼應:第一句說“江山麗”是總寫,后面的三句分寫如何“麗”—春風花鳥、燕子鴛鴦;結句中的“沙灘”正是在“江”旁,與作品首句相聯(lián)系,結構上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③第一句是描寫,第二句是敘述兼說明句(泥融而飛燕子,沙暖而睡鴛鴦)。第一句中,江(指濯錦江)、山(指濯錦江邊的山)是確指,花鳥是泛指;第二句中,燕子飛是動景,鴛鴦睡是靜景。作品正是在這種種對立(或變化)中求得統(tǒng)一,將兩聯(lián)四句構成一幅完整的大地回春的美麗畫面。
賞析
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tǒng)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xiàn)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xiàn)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fā)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通過聯(lián)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tài)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tài)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tài)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tǒng)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fā),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jié)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695359.html
相關閱讀:《活板》片段閱讀答案
史記《高祖本紀》閱讀練習及答案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閱讀答案
王禹?《待漏院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宋史?張根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