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也是孩子的好,但是媽媽很多時候為孩子做的都是多余,孩子的成長作為家長不能參與。某一位媽媽為鍛煉孩子的應(yīng)變能力,有次在超市趁6歲的兒子不注意媽媽偷偷躲了起來。等孩子回過神來,竟然找不到媽媽了!他焦急地尋找,一邊走一邊哭,臉上滿是恐懼。直到驚動了超市經(jīng)理,媽媽才從一旁出來。
同樣情形又發(fā)生第二次,孩子愣了一下一副想哭又不敢哭的樣子,或許是前一次的印象太深刻,也可能是想起了“走丟時要原地等待”,這次孩子雖滿臉惶恐,但是站在了原地。
同樣的第三次,孩子終于懂得求助街邊的商家或交警……
2躲貓貓:讓孩子做噩夢
這孩子的確學(xué)會應(yīng)對了,但沒多久問題來了,孩子每天晚上都做同樣的噩夢,夢到媽媽不見了,自己不斷地找媽媽,一個人在彷徨無助中焦急地奔跑,還被小老鼠、蛇、蟑螂等追逐,夢醒之后總要媽媽緊緊地抱著自己。以前大大咧咧的孩子,現(xiàn)在突然天黑后一個人不敢上廁所,一個人也不敢進房間,說床底有怪物,甚至不敢出門逛街……
3媽媽的訓(xùn)練讓孩子變膽小
為什么孩子總是做著尋找媽媽的噩夢呢?答案一目了然,媽媽的訓(xùn)練破環(huán)了孩子的安全感!
后果呢?孩子變得膽小,總是擔(dān)心大人不見了;蛟S在下一次,孩子走前面時,總會頻繁地回頭看看父母是不是還在;或許孩子可能會在公共場所緊緊拽著大人的手,一刻也不敢松開……
4“躲貓貓”前要和孩子事先說明
所以說,做這種“防丟”訓(xùn)練游戲是可以的,但是最好提前跟孩子說明,大人不要毫無防備地突然消失,以至于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過大沖擊。游戲結(jié)束后也要及時跟孩子說這是游戲,目的是以后遇到類似情況能知道如何應(yīng)對,保證孩子的安全感。另外,有的大人躲起來是出于作弄孩子,想從孩子緊張的表情中尋找到快感??自己對孩子很重要,但其實孩子內(nèi)心的安全感在這刻被大人無情踐踏。
5沒有安全感,孩子不幸福!
安全感是心理需要中的第一要素,是人格中最基礎(chǔ)、最重要的成分。3歲左右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guān)鍵期,如果孩子6歲前還不能形成健康的安全感,這種負(fù)面影響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相比起其他孩子,他們更容易膽怯退縮、對人不信任、缺乏自信心、情緒不穩(wěn)定,難以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guān)系,對環(huán)境適應(yīng)力差。
6媽媽要給寶寶買幾斤安全感
第1斤維持最佳夫妻感情
夫妻關(guān)系在孩子成長的頭幾年是最重要的。父母關(guān)系好,孩子就會很開心,因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的父母。如果父母經(jīng)常吵架,總是相互指責(zé),孩子就會害怕。但孩子不會表達他的害怕的心情,就會用很多古怪的行為來處理。如果一個孩子行為古怪,那說明他不知道如何處理他自己的情緒。
因此,父母要注意夫妻關(guān)系,維持穩(wěn)定良好、快樂平和的夫妻關(guān)系,孩子就會很自然地建立起很好的安全感。
第2斤擁抱,不推辭
有的媽媽問:“孩子為什么老是粘著我不放呢?”那是因為在他需要的時候,沒有得到滿 足,所以他才會一直想要。
其實,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并不需要一直抱住孩子不放手。媽媽只要坐在孩子附近,讓孩子能看到你就可以了。他跑過來讓你抱你就抱,他不需要抱,就讓他去玩。他玩的時候也不要打擾他,除非他邀請你一起玩。
第3斤媽媽情緒穩(wěn)定
有些媽媽在孩子面前從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心情好時把孩子抱起來玩,給孩子這個那個,親得不得了。不高興的時候,就把孩子推到一邊去不理他或者呵斥他。這樣做很不好,會擾亂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對“重要他人”的穩(wěn)定感。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媽媽是愿意學(xué)習(xí),讓自己的情緒跟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媽媽要自我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有情緒問題,一定要想辦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面對孩子。別讓孩子成為你情緒的出口。
第4斤放手讓孩子做事
有些媽媽過于焦慮,喜歡為孩子做自己認(rèn)為最好的事情,常常去指導(dǎo)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焦慮多半來自媽媽自身安全感的缺失。過度的插手并不是讓孩子成長最好的辦法。媽媽一定要保持心平氣和,坐在一邊安靜地做自己的事,等孩子需要擁抱時盡量滿足,讓孩子知道你一直在他身邊,一直是愛他的。
能做到這些,孩子就會順利地發(fā)展自己的分離程序,逐漸與媽媽爸爸分離,直到成為獨立的個體。這個時候,他才真正有了“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564462.html
相關(guān)閱讀:告訴孩子,汽車天窗很危險
9歲男孩被吸進排水管10分鐘 救治1天后奇跡般清醒
神奇的火
孩子安全教育有哪些?教你七招可能救孩子一命
美國怎樣防孩子遭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