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了工作要跟寶寶分離總是舍不得,當寶寶每一次和媽媽分離時,通常都會哭鬧,這是一個讓很多上班族媽媽傷腦筋的問題。媽媽們普遍擔憂的是,強行讓寶寶接受這種分離,自己心里難受不說,寶寶更是不安。有的媽媽在上班前偷偷溜掉,可又覺得不太好,怕這樣做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寶寶不同年齡段依戀特性不同:1.寶寶3個月齡前
對媽媽的依戀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求:餓了,需要喂奶;尿了,需要換尿片;困了,需要拍一拍,哄一哄,在具有安全感與舒適度的撫觸中進入夢鄉(xiāng)。
寶寶通過跟媽媽長期的身體接觸,靠聲音、氣味、身影等記住了媽媽的形象,并把這一形象與獲得生理需求畫上了等號。所以,當他們一聽到媽媽的腳步聲或呼喚聲,就會感到快樂,因為這些信息意味著他們的需求將得到滿足。當媽媽去上班了,新的看護人無法激發(fā)出寶寶的這種快樂,寶寶就變得很難“伺候”。
2.在寶寶3-6個月齡時
除了生理上的依戀,對媽媽還有心理與社會性需求,他們需要和媽媽一起玩,一起互動交流。寂寞了,他們一定會哭,這樣可以把媽媽叫到身邊。這個階段是寶寶和媽媽依賴關(guān)系的重要建立時期,對媽媽的依戀性會更強。
3.6-12月齡階段
寶寶除了媽媽以外,也愿意接受其他的大人,喜歡與大人交往,即使陌生的大人來逗他們玩,他們有時也會欣然接受。這個階段只要家里其他大人能夠了解寶寶的的生活習(xí)性,解決他們的需求,同時能很好地陪他們玩耍,他們可以讓媽媽離開一會兒,甚至整天不在。
4.但在寶寶2歲前后
個性越來越獨立了,經(jīng)常對陌生的人保持警覺。他們會明確地表示自己對各位大人的喜好,并經(jīng)常堅持己見,所以,這個階段讓寶寶離開媽媽,往往是很困難的,可能怎么哄都沒有用,而且會傷心很久。
媽媽要克服自己的“分離焦慮”
事實上,很多媽媽離開寶寶去上班,自己心里也有擔心、舍不得,心情焦慮。媽媽上班前和寶寶聊一下,告訴寶寶自己要去上班了,上班的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告訴寶寶你在什么時候會回來,你可以拿個小鬧鐘或表給寶寶,告訴寶寶針指向哪個數(shù)字啦,媽媽就回來啦。媽媽要表情輕松些,耐心點,不要把分離當成一種痛苦的事情。媽媽輕柔堅定的聲音,能夠減緩寶寶的焦慮情緒。不要看寶寶現(xiàn)在小,但也能聽進去一些道理的。切忌匆匆忙忙的在孩子面前走掉,一定要留充裕的時間交流。
讓新的看護人提前“上崗”
媽媽如果了解了寶寶在不同階段的依賴特征,就能夠理解您的寶寶了。那么如何有效地解決寶寶的這種“黏人”呢?一個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媽媽要提前做好換人準備,避免臨時換人。在決定上班前,讓接替“崗位”的看護人提前到崗,與他們一起照顧寶寶,逐步讓他們多跟寶寶接觸,而自己逐步退出,這樣就順利交接了。
孩子滿月后,就要有意識地引導(dǎo)他們,跟除了媽媽以外的家里其他人多接觸,而其他人也要對寶寶格外關(guān)心和愛護,這樣寶寶的注意力就不會總集中在媽媽身上了。
對于喜歡黏媽媽的寶寶,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學(xué)會等待。比如寶寶要喝奶了,媽媽可以對寶寶說:“等1分鐘,媽媽馬上給你取來。”寶寶開始不知道“1分鐘”的概念,所以媽媽要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把奶取來,反復(fù)幾次后,寶寶就會意識到“1分鐘”很短,媽媽離開后馬上就會回來的。
在強調(diào)“等待”的同時,還可以給寶寶玩喜歡的玩具,或者讓寶寶聽聽音樂,讓寶寶邊玩邊等,就不會那么焦慮了。經(jīng)過有意識的鍛煉,寶寶會慢慢習(xí)慣媽媽不在身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49997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