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越來越懶 “罪”在家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年輕媽媽們在一起聊天,都覺得現在的孩子怎么越來越“懶”,9個月的孩子,明明可以自己拿著奶瓶喝水,就是不拿,非要父母送到嘴邊;2歲了,叫他去騎自行車,運動運動,可是孩子就是不動,寧愿窩在沙發(fā)里看電視……“這樣下去怎么得了,這孩子不是廢了嗎?”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從小懶惰是個危險信號,其實,這些不能說明孩子“懶”,可能與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也可能是家長教育方式出現偏差,沒有給孩子適時的鍛煉機會,導致嬰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適應能力差等。在結合孩子“氣質”的同時,家長要注意在不同階段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孩子的不同能力,不能給孩子偷懶的借口和理由。

  自理能力達標幼兒不到兩成

  按照目前各大醫(yī)院兒保科通用的0~2歲神經心理發(fā)育標準,一般要求9個月大的嬰幼兒就要開始學會部分生活自理,但是現在的孩子基本達不到要求,12個月的孩子穿衣應該知道配合,15個月應該會自己脫襪子、穿鞋等,但基本上來做兒保的孩子都做不到,只有少數不到兩成的孩子可以勉強應付。

  現在的孩子都不笨,這在早期智力測試里能體現出來,但是社交行為跟生活自理能力落后,能力在退化,主要原因就是家長沒給機會,包辦太多。

  一個2歲的小男孩,其父母都在美國,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因為家里經濟條件較好,小男孩一直穿紙尿褲,不會自己脫鞋,表示個人需要不會說,全部用手指。“正常來說,1歲以后就可以完全不用紙尿褲了,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其定時排便能力”。還有的小孩3歲不會說喝水等,很多家長不敢送孩子去幼兒園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擔心孩子在學校吃不飽,喝不好,這給孩子進入社會埋下了不小的交往障礙。

  大多源于家長包辦太多

  一項在全國范圍內的調查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該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于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總數的一半,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

  “隔代教育”產生的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般老年人格外疼愛孩子,對隔輩的孫兒女容易溺愛和遷就。特別當孫兒女是獨生子女時,老人更怕他們有所閃失,對不起兒女。于是,老人事事依著孩子,處處保護著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在吃的方面,給孩子做“專利菜”,讓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辦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飯,甚至擔心孩子摔跤,不辭辛苦抱著孩子上下樓梯……老人的種種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動作發(fā)展緩慢,獨立生活能力差,處處依賴家長,事事以我為中心,全家人都要為他服務,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生氣、大發(fā)脾氣。老人的過分保護,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還使孩子變得極為自私,膽小嬌氣,弱不禁風。

  父親動感強應多參與教育

  小區(qū)花園里,經?匆妿讉老人抱著小孩站在那里聊天,一聊幾個小時,而抱在手里的孩子傻乎乎的,不動也不鬧。其實這樣的孩子是不太“正常”的,不應該這么安靜,正常的表現是哭,鬧著要走等。

  他表示,由于老年人年歲大了,喜歡安靜,不愛運動,因此老年人帶的孩子接觸社會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區(qū)里玩耍,一方面運動量小,身體缺乏鍛煉,另一方面關在家里見識少,接觸新鮮事物也少,可能導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對生人、不會自己處理事務等。這種情況下,父母尤其是父親應該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一般父親的動感強一些,可以更好地激發(fā)或調動孩子性格中的活潑因素。要多陪孩子做游戲,不僅是跑步、滑梯等動態(tài)運動,一些親子游戲、智力游戲也很重要。

  天生氣質,不分好壞

  還有些孩子天生“懶”,不愛動,這與其“氣質”有關,對待這種孩子父母不能一味責難,要根據其氣質循序漸進地改變。“氣質”是一種心理行為表現,也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不同情形的行為反應方式,是與生俱來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孩子剛一出生,最先表現出來的差異就是氣質差異,如有的孩子膽小敏感,愛哭好動,令父母一籌莫展;有的孩子很乖,吃飽就睡,摔倒了也不哭;有的孩子雖也哭鬧,但容易哄,容易笑。

  9個月的琳琳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寶寶,父母常向友人夸琳琳乖,出生后吃奶有規(guī)律,吃飽就睡,不會像其他小孩那樣半夜哭鬧不止。但就是不愛運動,爬起來也慢騰騰的。這天琳琳的父母特意來到醫(yī)院的兒?谱隽艘环輧和瘹赓|量表,結果表明琳琳的氣質類型是平易型(即撫養(yǎng)容易型)。父母高興地摟著琳琳親了又親,仿佛琳琳剛拿了一個冠軍。而另一邊,1歲3個月的貝貝愛哭愛鬧,非常敏感,衣服不夠柔軟也會煩躁不安,父母感到頭痛極了,于是也填了一份兒童氣質量表,測定結果為麻煩型(即撫養(yǎng)困難型),貝貝的父母于是憂心忡忡地不斷問醫(yī)生,孩子該怎么辦呢。

  氣質是天生的,沒有好壞之分。兒童的氣質分四大類,即平易型(撫養(yǎng)很容易)、麻煩型(撫養(yǎng)困難)、激情緩慢型、中間型,其中中間型可分為中間偏難養(yǎng)型和中間偏易養(yǎng)型。平易型的孩子比較溫順;麻煩型的小孩特別好動,動不動就哭鬧;激情緩慢的小孩,對外界環(huán)境反應遲鈍,不容易逗笑或引起激動,對周圍人缺乏興趣,不合群。

  雖然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難以改變,但是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的兒童,其發(fā)展傾向與結果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培養(yǎng)、環(huán)境因素影響和自我鍛煉等,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家長可以適時地引導孩子。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很多家長一旦發(fā)現孩子的“懶”,就憂心忡忡,認為應趕快改變孩子,否則孩子長大了可就不得了了,但是,那段時間內“磨破”嘴皮子了,卻沒什么效果,頓時心情降到谷底,一籌莫展。林少勇勸慰家長不需要過分擔心,生活上稍微注意些就可以了。教育應因人而異,不同孩子的氣質不同,采取的教育方法就不一樣,而且,持之以恒、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比短時間的強調效果好得多。他建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僅要持之以恒,更要統(tǒng)一意見,別讓孩子鉆父母與上一輩之間不同教育方式的空子。其次,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勞動習慣,要從細節(jié)出發(fā)。在生活中鼓勵孩子自主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父母回家,鼓勵孩子幫忙放拖鞋;吃飯前,鼓勵孩子幫忙拿碗筷。這樣,才能慢慢地培養(yǎng)起孩子的勞動習慣。家長過于緊張,要求快速改變孩子,而孩子難以承受太大的壓力,這樣,教育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不要對孩子提過高的要求,不同年齡的孩子活動水平有所不同,提過多過高要求,反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勤快”習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99421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