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媽媽教育小孩時意見不一致怎么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父母學堂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在不久之前,少兒專家對500名小學生及家長做了一項問卷調(diào)查,其結果顯示,有6成的年輕父母在教育小孩子時常常會出現(xiàn)意見不一致的情況,而父母教育孩子的不一致性,會對孩子的成長以及個人思索習慣會有一定的影響,那么,如果爸爸和媽媽教育小孩時意見不一致怎么辦?

  家長的煩鬧:

  樂樂今年5歲了,媽媽會對邊吃飯邊看電視的樂樂說:“快點吃,吃完就要練習鋼琴了。”而一旁的爸爸卻說:“著什么急,先讓孩子看完動畫片再練也不遲。”……

  類似樂樂這樣的情況幾乎在每個家庭都有發(fā)生過,小到穿衣吃飯,大到考試求學,由于爸爸媽媽教育的不一致性,可能會導致孩子無法適從,不知道到底應該聽誰的,從而會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還會破壞了家長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性。

  爸爸和媽媽教育方式的不一致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就是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xiàn)雙重人格,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受到影響的程度也會不一樣,而孩子年齡越小受到的危害還會越大。(寶寶逆反怎么辦?)

  過來家長對出現(xiàn)教育小孩時意見一致的看法:

  其實親子關系屬于線性關系,孩子們會通過觀察爸爸媽媽之間的關系,再決定可以向誰施壓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如果爸爸媽媽在教育小孩的方面是獨立的,那么孩子也很難找到一些灰色地帶,并導致夫妻感情不和。

  在中國家庭里,爸爸媽媽習慣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但是這種觀點是需要改變的。爸爸看到媽媽太過于寬容,就會傾向于變嚴厲;或是說爸爸經(jīng)常出差,媽媽就會對孩子特別寵愛以彌補爸爸不在的時光。這是大家常用的行為模式。但是如果這種互補太明顯的話,就會失去了平衡。

  由于每個人的經(jīng)歷,受教育程度、家庭成長環(huán)境都會不同,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存在差異與沖突是正常的,這就要求家長在表達方式上面有所取舍。

  一起看看怎么正確的處理這個問題吧:

  1、爸爸和媽媽不要在孩子面前直接發(fā)生沖突。這樣會導致孩子不知道應該聽誰的,內(nèi)心感到困惑與無助。

  2、就算爸爸和媽媽意見不一致時,也要對孩子采取協(xié)商的方式。因為有的時候可能爸爸媽媽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表達方式以這種商量式,對孩子來說,感覺得很平等也受到了尊重。比如說:“對于這件事,媽媽認為是這樣的,而爸爸認為是那樣的。所以你要自己根據(jù)想法去判斷,到底應該怎么做?”

  3、家長一定要先溝通,互相支持,然后決定這件事對誰來說更重要,等取得共識之后再跟孩子交流。比如說:“爸爸媽媽一致認為這樣做是對的……。”

  4、在爸爸媽媽教育方式出現(xiàn)分歧時,可以嘗試對方的方法試用三天,如果行不通,再恢復原狀。

  其實怎么處理爸爸和媽媽教育小孩時意見不一致問題,每個家庭的方法都會不同,但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希望孩子可以成長的更好。在這里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解決方式應有所不同,這樣才會有更好的效果。推薦家長閱讀“教育孩子時與老人發(fā)生沖突,家長該怎么辦?”平時還要多關注學齡前教育專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9914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