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引導孩子愛上做家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練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幫忙做一些瑣碎的家務。讓孩子感覺自己是有用的,有助于提高他的自信。正如之前所說,小孩子都是簡單地從被愛和被認可中獲得安全感的,此外,“我也可以幫得上忙”之類的想法也有助于幫他們獲得安全感。大人應該給他們機會讓他們來幫助自己。

  不論年齡多小,孩子都會表現(xiàn)出很強的意愿去幫助別人,以顯示自己是有用的。若一個孩子已經能很熟練地走路并能在走的同時拿東西的話,他會不知疲倦地將各種拿得動的東西一個個地從房間的這個角落搬到那個角落。一個只有20個月大的小男孩,每天早飯之后,都很高興地幫媽媽把洗過擦凈的碟子收好。事實上,通過這種方式來安排孩子的一天很重要,因為孩子往往由此更好地學到如何分享、如何幫助他人。孩子會主動地提出幫助大人做事,盡管有些時候他這么做也只是為了獲得大人的表揚并可以繼續(xù)玩玩具。

  在請孩子幫助做家務時,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 沒必要讓孩子遵守刻板的形式

  如果孩子覺得大人認為他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忙做事了,那么會感到非常自豪,尤其是在一些對他們而言很特殊的場合,比如春季大掃除、把閣樓的東西搬下來之類的,這時孩子會很努力地做好大人安排的任務。此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所謂“孩子的注意力只能持續(xù)很短時間”的觀念是錯誤的。如果所做的事情十分有趣,或者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他們會努力地去完成,即使很長時間,也不覺得厭倦。

  但若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事,那么所有的孩子最終都會失去興趣。舉個例子,有兩個孩子每天早上幫助爸爸媽媽拿牛奶、買報紙,或者澆花、收拾餐桌,樂此不疲。然而某一天,他們發(fā)現(xiàn)了更有趣、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事,那么他們就會立刻忘掉自己原本做的,甚至當大人提起他們原先的活兒時,他們還不高興。如果這時家長拿責任、義務對他們進行說教,或者強調他們所做的事都是很小很輕松的,如果他們不在外面游蕩胡混的話完全可以五分鐘就把事情完成,那么情況會變得更糟。其實孩子并不介意干活,甚至是臟活、累活,可是他們需要很長時間慢慢長大,直到變得有規(guī)律。

  在當今社會,人們若想很好地工作和生活,就得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一個人如果沒有規(guī)律的工作習慣,那么即使他有很出色的能力,也很難立足。因為對于這個社會的腦力工作者而言,產出的穩(wěn)定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家長過早地把這種形式強加給孩子,那么就忽略了孩子還太小,沒有做好準備的事實。

  2. 注意成人與孩子在道德觀上的差別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論我們大人的影響有多大,他們對于某些事物的態(tài)度都會逐漸產生變化。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那些確實需要我們直接影響的方面而不在其他方面浪費精力,這樣做是很明智的。一個生活在父母都很有責任心的家庭里的孩子,會在6~12歲之間開始慢慢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這一點毋庸置疑。很多家長還誤以為那是自己的“教育”很成功,事實上是他們對待責任的態(tài)度影響了孩子,和他們的說教毫無關系。

  大人和孩子在對同一事情的道德觀念上有很大區(qū)別,他們在這方面的差異比在智力上的差異還要大得多。然而,當我們對孩子提出要求時,我們往往只意識到智力方面的差別,很少注意到道德觀念方面的不同。

  有一個叫魯尼的三歲小孩,和許多同齡人一樣,他很喜歡洗東西。有一天,他碰巧把西紅柿洗得很干凈。于是,之后的每天早上,媽媽都會準備一碗全是泥的臟西紅柿給他洗,并特別自豪,認為自己教會了孩子生活責任的含義。然而,有一次在小魯尼洗西紅柿時,有人聽見他對另一個孩子這樣說:“看,我很快就能把這碗水弄臟了!”

  魯尼的媽媽認為雖然這個活兒很臟,可是小魯尼天天堅持干活充分體現(xiàn)了負責的態(tài)度,這讓她感到很高興。然而,對小魯尼這樣一個生活在干凈、高雅的城市公寓里的孩子而言,這個活兒不是洗干凈西紅柿,而是把水弄臟。當然,并不是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所有誤會都如此相互矛盾。

  上世紀90年代,倫敦漢普斯蒂德兒童診療中心的報告中,記錄了安娜·弗洛伊德①生前的觀點:“人們對于孩子的一個常見誤解,是認為毀滅和攻擊會讓孩子感到悲傷……孩子們其實會在炸毀的遺址或者彈坑附近玩得很開心,他們會拿著家具的碎片玩耍,也會將從破碎的墻上掉下來的磚頭扔來扔去。當他們如此玩耍時,大人們幾乎不可能教育他們在面對這些被摧毀的事物時要壓抑自己的心情!

  3. 家務難度控制

  一個很小的孩子已經完全可以意識到出色完成一項任務給他帶來的滿足感,他可以深深體會到自己很重要的那種榮耀感。孩子很愿意加入大人的工作,幫忙做做飯或是澆澆花,他們需要這種和大人相處的關系,需要這種共同工作的經歷。有趣的是,我們分配給孩子的任務還不能太簡單或完全不具挑戰(zhàn)性。孩子喜歡完成“很難”的任務,這樣他會有種逐漸長大成人的感覺。如果我們分給他的是“嬰兒級別”的任務,他就無法獲得那種滿足感了。成年人可以忍受做一些愚蠢、機械的工作,因為他們被工作的結果所限制;孩子可不一樣,他體會的是成就感——在共同工作的過程中,那種對他來說是那么重要、那么出色、那么偉大的成就感。

  如果你家五歲的孩子可以收拾餐桌了,那么他同樣可以做到點蠟燭或是擺放精致的餐碟。對大人來說,給孩子安排一個他感興趣的活兒也許有些難,可是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分配到的任務太簡單了,就很難培養(yǎng)出對待工作的熱情、認真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在孩子幼年十分重要。那些常常享受到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的孩子,將比那些認為工作只是“我必須完成的事”的孩子,更能適應將來的學校生活。

  4. 家務的“真實性”

  孩子對環(huán)境的“真實性”十分敏感。如果家里有保姆,孩子常常不愿意做那些保姆曾經為他做過的或一直幫家里其他成員做的事。許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不應該這樣,然而事實上每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幾乎都會有這種反應。那些希望孩子自立的家長對此沒有任何辦法。作為教育者,如果你向孩子傳授的東西連你自己都沒有體驗過、經歷過的話,那么,這種傳授會毫無效率,甚至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家長常常被告知,他們只要自己給孩子做出榜樣,很多事就會順利解決。如果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那么那些在人際交往上很失敗、不負責任但是卻很會在孩子面前裝模作樣的家長就會很成功了。事實上,沒有比這種偽裝更糟糕的情況了。在任何其他的職業(yè)中,我們都可以戴上面具隱藏真正的自我,但是面對孩子時卻不能。因為對孩子道德教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我們是否真誠。此外,孩子總是能夠一眼看穿大人的騙術。

  小孩子的行為一方面受到內在動力的驅使,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獲得大人的喜愛,或是讓他們感覺自己像個大人。若要解決這種矛盾,我們這些生活在他們周圍的家長要努力做到不僅讓他們愛戴,更讓他們尊敬,這一點非常重要。孩子希望我們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堅定的支持者,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更需要我們的愛。他們需要家長為他們設立標準,更需要家長自己能夠真正代表這個標準。沒有其他東西能夠取代這種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聽話、遵守紀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7413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