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常常會出現(xiàn)爸媽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有時候甚至會在孩子面前相持不下。心理學家建議,父母的角色雖然不同,但是在教育孩子上應該意見一致,父母要辦好“紅白臉”。
晚飯后,爸媽帶著5歲的睿睿下樓散步。路過一個花壇,睿睿順手把里面的一朵花摘了下來。爸爸看到后,立馬板起臉嚴厲批評:“花壇里的花是大家的,你怎么能這么自私地摘下來呢!”媽媽卻馬上攔著爸爸說:“這算啥事!孩子只是覺得好玩,別人家小孩也摘!苯Y果第二天,居委會王阿姨找上門來,說睿睿又去摘花了。
上述例子中,父親過于嚴厲,母親過于袒護,事實上雙方都欠妥。在家庭教育中,夫妻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針對同一件事,雙方實質(zhì)看法一致,但態(tài)度上,一個人嚴厲批評,另一個較溫和。這與我國家庭教育里“嚴父慈母”的傳統(tǒng)較類似。這種教育方法若使用得當,既能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或習慣是不被允許的,又能避免批評過于嚴厲;若使用不當,可能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對于明顯錯誤的事情,若一方批評、責罰,另一方態(tài)度過于曖昧,甚至袒護,孩子就會形成一種錯覺:“我做的不一定是錯的,因為媽媽(或爸爸)沒有批評我,而爸爸(或媽媽)老看我不順眼,愛指責我。”這樣,孩子很難省過糾非,不利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行為,還可能讓孩子把一方當靠山,變得有恃無恐,甚至加深親子間的誤會,給夫妻之間制造矛盾。這種教育模式還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這樣的困惑:“一個讓我干,一個不讓我干,我到底該聽誰的呢?”
建議對明顯錯誤的事情,比如亂摘花、沒禮貌、欺負人等,家長一定要統(tǒng)一意見,嚴肅指出這是不應該做的。對那些模棱兩可或非原則性的事情,比如不小心打破碗、認生不肯喊人、偶爾不愿睡覺等,不妨采取“紅臉白臉”的做法,但要錯開時間。比如不愿睡覺,不妨爸爸先來嚴厲指出“再不睡覺明天就起不來了”,過一會媽媽再來安慰寶寶,哄他睡覺。值得注意的是,用“紅臉白臉”法教育子女時,基本立場要盡量保持一致。如果雙方有分歧,最好先私下交談,達成一致后再教育孩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2155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