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無誤型。很多家長難以容忍自己的孩子犯一點錯誤,認為這是孩子有了“毛病”,并開始指責、打罵,甚至用體罰方式讓孩子“長記性”,造成孩子過分緊張、焦慮,沒有安全感。一旦想到自己可能要出錯,部分孩子的大腦就一片空白,間歇性失去應變能力,導致心理障礙。有關專家說,對新事物的研究都是以錯誤的方式開始的,孩子需要在錯誤中成長。
——過多干涉型。孩子玩的時候,一些家長不斷地提醒甚至大聲喊叫:“這樣玩不對,那樣玩也不行”“玩的時間太長了,該停下了……坐地上太涼,要拿個墊子墊上”。如此一來,導致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上學后,孩子就不能專注地聽講、不能專注地做作業(yè),發(fā)展到最后就是“多動癥”,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以至厭倦學習、討厭父母。
——過份呵護型。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份保護,在孩子0歲至3歲期間,怕傷著孩子或嚇著孩子,經(jīng)常抱著孩子,不讓孩子爬、不讓摸東西、不讓學走路。甚至孩子大一點的時候,怕他學壞而不讓孩子出去與別人接觸。這就造成孩子不會使用自己的肢體,不會獨立思考,不知道如何與別人交往。
——望子成龍型。這樣的家長是自己有某種理想沒有實現(xiàn),于是就把成功的希望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這類家長自己也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也知道什么方式對孩子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特別容易感到疲憊。因為自己喜歡學的學不到,學到的全是自己不喜歡的,小時候可能很優(yōu)秀,長大后就不愛學習,容易出現(xiàn)害怕回家或夜不歸宿等問題。
——拔苗助長型。孩子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個思維發(fā)展過程,許多家長對此并不了解,總認為早早讓孩子學文字、算術,將來孩子的學習一定會好。其實,這樣做直接破壞了孩子的自然成長過程,可能引發(fā)孩子以后的極度厭學情緒。
——經(jīng)驗衡量型。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藝術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伴隨著他的獨特環(huán)境,使孩子能成為一個跟誰都不一樣的人。但許多家長總按照老人或周邊人的經(jīng)驗來培養(yǎng)孩子,追潮流、趕時髦,大大束縛了孩子的個性發(fā)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4171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