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要得高分,不僅需要解決表達技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做到“寫什么”與“怎么寫”的完美統(tǒng)一。其前提自然應(yīng)該是讀懂試題,了解試題的含義。在提示語加命題的考場作文中,準確、深刻地理解提示語并讓它融入文章很重要。
黃浦區(qū)初三模擬考作文試題:你見過2007年上海特奧會會標嗎?她名為“眼神”,寓意“期盼”、“關(guān)愛”、“關(guān)懷”……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曾有那么一個(一些)眼神震撼了你的心靈,使你久久不能忘懷。請以《眼神》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試題的提示語把社會生活引入了作文試題,表述方式使考生感到陌生,面對試題有些考生一時之間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這時候,準確、深刻地理解提示語的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忌仨毦捉捞崾菊Z的每一個字,弄清提示語的含義與作用:提示語中的第一句設(shè)問,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場景,與社會生活銜接,吸引注意并引出下一句話,“她名為‘眼神’,寓意‘期盼’、‘關(guān)愛’、‘關(guān)懷’……”,強調(diào)了眼神應(yīng)該是一種情感的流露,所謂寫“眼神”實際是寫“情感”,因此作文既要有神態(tài)描寫,也要注意心理活動的描寫,要讓兩者有機結(jié)合。“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曾有那么一個(一些)眼神震撼了你的心靈,使你久久不能忘懷”,告訴我們文章選材范圍很廣,無論家庭、學校和社會中的見聞都可以作為文章內(nèi)容,重要的是必須表現(xiàn)出所寫內(nèi)容曾經(jīng)“震撼”過自己,促進了自我的成長,因此文章應(yīng)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有得當?shù)淖h論與抒情,突出所寫“眼神”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價值與意義。
在準確理解試題的過程中,逐步地將試題與自己的生活積累鏈接,與自己的閱讀積累鏈接,搜索出曾經(jīng)寫過或讀過的同類文章。于是,陌生的試題逐漸變得熟悉起來,選擇的空間被打開了,“寫什么”與“怎么寫”的問題也就自然解決了。
【精彩佳作·眼神】
導游小姑娘的眼神帶給我震撼
去年,爸爸媽媽帶我去天柱山旅游。不可否認,天柱山的風景名勝很多,景色也很秀麗,但不知為何,在我的記憶中卻沒留下什么,惟獨一個人,確切地說是一種眼神,令我至今不能忘懷。
那是一個酷熱難熬的下午,我隨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又一個景點———一座不太陡峭的小山腳下。我們碰到了一個鄉(xiāng)下小姑娘。
“你們來旅游的嗎?那,我給你們當導游吧,不收錢……”她的腦袋晃了晃,眼睛里透出一股孩子般的天真來。“好吧。”爸爸點點頭。
途中休息時,我從背包里拿出MP3和英文小說《小婦人》。她立刻顯得好奇起來,忙不迭地坐到我身邊,她指了指我的Mp3,有些疑惑的樣子。“這叫Mp3,知道嗎?”我有些得意地說道。她搖搖頭,眼光黯淡了,可我卻沒有在意。當她看到我手中的《小婦人》時,卻好像發(fā)現(xiàn)了什么寶貝似的,說話也結(jié)巴了,“能……能借我……看看嗎?”我滿不在乎地遞過去,她卻慎重地雙手接過。也許沒學過英文吧,她什么都看不懂,一臉的失望,但我卻分明從她的眼神中讀到了一種渴望,一種我不曾有過的渴望,一種我理解不了的渴望。休息之后,我們又上路了,那本《小婦人》始終拿在她的手上。一路上,她總是向我問長問短,問我學些什么,老師上課好不好之類的問題,剛開始我還耐心作答,問多了,我便有些不耐煩了。她告訴我,她很羨慕我。我?羨慕我?我有些納悶了:羨慕我被成堆的作業(yè)包圍著?羨慕我在題海里掙扎著?羨慕我連旅游都得隨身帶著英文小說?“我真的想讀書。”她喃喃地說道,眼睛里似乎有什么要涌出來似的。我什么都沒有說,剛才我心中的一切疑問,也在這一瞬間都解開了。
回到家,爸爸讓我寫篇游記。但我怎么都沒有靈感,滿腦子是那個小姑娘的眼神,那會說話的眼神,那會變化的眼神,那帶給我震撼的眼神……
也許我永遠不會再見到那個小姑娘了,但我會永遠記住那眼神,牢牢地,記在心里……
點評佳作1:作者寫了一段親身的經(jīng)歷,在敘事過程中,作者不斷變化對“眼神”的描寫,反復渲染“眼神”,讓對“眼神”的描寫貫穿文章的始終。在此基礎(chǔ)上,用整齊的排比句突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卻分明從她的眼神中讀到了一種渴望,一種我不曾有過的渴望,一種我理解不了的渴望”;“滿腦子是那個小姑娘的眼神,那會說話的眼神,那會變化的眼神,那帶給我震撼的眼神……”,很好地表現(xiàn)出“眼神震撼了”自己的“心靈”,推動了自己成長的進程。
【精彩佳作·眼神】
失學少女的眼神讓我不再冷漠
看到這個題目,不經(jīng)選擇,未加思考,一個眼神就已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何時第一次看到它的?確切日期已記不清了,它在我心中出現(xiàn)過多少次了?我也已經(jīng)數(shù)不清了,然而現(xiàn)在,它真真切切地又一次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那年,結(jié)合“科教興國”主戰(zhàn)略,舉國上下興起了捐助“希望工程”的熱潮。在西部,在山區(qū),一座座“希望小學”拔地而起。開始,身處繁華都市的我很同情那些失學的同齡人,也積極投入了這一活動。但隨著頻繁的捐款次數(shù),我的熱情似乎與時光一起流失了,以至于在馬路上看到捐款員的身影就立刻躲得遠遠的,直到有一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hongkao/204988.html
相關(guān)閱讀:中考必備:初中語文作文文體知識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