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次月考試題
班級 八五班 分數(shù)
一、題(每空1分,共39分)
1、溫度是表示物體的_________冷熱程度________,常用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的______熱脹冷縮_____________性質(zhì)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間的玻璃窗出現(xiàn)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內(nèi)______( 內(nèi)、外)表面;夏天開著空調(diào)的汽車,車窗的____外___( 內(nèi)、外)表面會出現(xiàn)水珠。
3、如下圖體溫計的量程是:_____35℃-42℃______,分度值為:__0.1℃_____,示數(shù)是_37.5_______。
4、在發(fā)射火箭時,在發(fā)射臺下建一大水池,讓火焰噴到水池里,這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___________熱,從而保護發(fā)射臺。
5、晶體在熔化過程____吸___熱,溫度____不變______;非晶體在熔化過程____吸熱___熱,溫度_____上升_____。如下圖是某物質(zhì)熔化的圖像,從圖中可知,它的熔點是___80___ ℃;其中 5-10分 段是熔化過程,物質(zhì)處于_____固液共存 狀態(tài) 。
X6、在空格內(nèi)填上物態(tài)變化名稱:
衛(wèi)生球放久了會變小,是_________現(xiàn)象;
鋼水澆鑄成鋼球是__________現(xiàn)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現(xiàn)象;
早晨有濃霧是_________現(xiàn)象。
冬天下雪__________;冰消雪融__________。
7、汽化的兩種方式是____蒸發(fā)_______和______沸騰_____,汽化要___吸______熱。
8、家用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_____壓縮體積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氣液化后貯存在鋼瓶里的,另一種液化的方法是____降溫__________。
9、在電冰箱里從壓縮機送來的氣態(tài)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_,從而_______(吸收、放出)熱量,把熱排到冰箱外;而在電冰箱的蒸發(fā)器內(nèi),液態(tài)氟利昂迅速__________,從而__________(吸收、放出)熱量,使冷凍室內(nèi)的溫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膚上擦酒精都感到?jīng)隹欤罢咧饕抢帽鬫___融化______時要____吸___熱,后者是酒精____蒸發(fā)_____時要____吸___熱。北方冬天菜窯里放入幾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時___放____熱,使窯內(nèi)溫度不致太低,菜不會凍壞。
11、用扇子扇干燥的溫度計的玻璃泡,其示數(shù)將____不變____. ( “升高”、“降低”或“不變”)
12、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一塊-10℃的冰_____不會____(會,不會)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______不會____(會,不會)熔化。
二、:(每題2分,共36分)
1、甲、乙兩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陽光下,乙杯放在背陰處,兩杯中水的溫度 (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戶外的人呼出的“白氣”是( )
A、人呼出的水蒸氣 B、人呼出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細小水珠。
C、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細小水珠 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
3、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圍空氣是0℃),過了一段時間,( )
A、冰的數(shù)量增多 B、水的數(shù)量變多
C、冰和水的數(shù)量都沒變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4、用數(shù)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來冷卻物體,效果( )
A.水好 B.冰好 C.一樣好
5、在炎熱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過程中冰棒的溫度:( )
A、降低 B、不變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
6、在25℃的房間里,將溫度計從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數(shù)將( )
A、下降 B、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7、把冰水混合物拿進-6℃的冰柜里, 冰的質(zhì)量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冰水混合物 的溫度將( )
A、保持不變 B、溫度降低 C、溫度上升 D、上述三種情況都可能。
8、物體放出熱量,它的溫度( )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變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變
9、松香在熔化過程中會:( )
A、放熱,溫度不斷降低 B、吸熱,溫度不斷升高
C、吸熱,溫度不變 D、放熱,溫度不變
1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霜在形成的過程中要吸熱 B. 冰必須先熔化成水,才能變成水蒸氣
C. 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變干要放熱D. 樟腦丸在變小的過程中要吸熱
11、海波的熔點為48℃,那么48℃的海波處于:( )
A、固態(tài) B、液態(tài)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12、下列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都吸熱的是( )
A.熔化、汽化、升華 B. 熔化、液化、凝華
C.汽化、液化、升華 D. 凝固、液化、凝華
13、用久了的燈泡會發(fā)黑,是因為鎢絲發(fā)生了:( )
A、凝固 B、升華 C、凝華 D、先升華后凝華
14、把燒紅的鐵塊放入水中,會聽到吱吱的響聲并看到 “白氣”,這現(xiàn)象( )
A、液化 B、汽化 C、先熔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15、體溫計的測量精度可達到0.1℃,這是因為( )
A、體溫計的玻璃泡的容積比細管的容積大得多
B、體溫計的測量范圍只有35℃到42℃
C、體溫計的玻璃泡附近有一段彎曲的細管
D、體溫計比較短
16、兩支用后沒甩過的體溫計,示數(shù)都是38℃,用它們分別測量體溫37.5℃和38.5℃的兩個病人,這兩支溫度計的示數(shù)分別是( )
A、37.5℃和38.5℃ B、37.5℃和38℃ C、38℃和38℃ D、38℃和38.5℃
17、要給體溫計消毒,應采用下面的哪種方法 ( )
A、用自來水沖洗 B、在酒精燈火焰上燒
C、在沸水中煮,高溫消毒 D、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
18、如圖2-18,在盛水的燒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試管,加熱燒杯,使杯內(nèi)水沸騰,在繼續(xù)加熱過程中,試管中的水( )
A、不能達到沸點,因此不能沸騰 B、能達到沸點,也能夠沸騰
C、能夠達到沸點,但不能沸騰 D、以上幾種說法都不對
三、簡答題:(5分)
1、冬天對手哈氣,可使手瞬間變暖,為什么?而對手持續(xù)吹氣,會使手感到?jīng)觯质菫槭裁矗?
四、實驗題:(16分,每空一分)
1、在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正確的方法是(1)溫度計的________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壁,(2)要稍候一會兒,再讀數(shù).(3)讀數(shù)時玻璃泡________(可以,不可以)離開液體,視線與溫度計__________.如圖甲、乙溫度計的示數(sh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若在燒杯上蓋上硬紙片,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當水沸騰時,看到水中發(fā)生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形成大量的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________________,到水面破裂開來 。某同學通過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可見水的沸點是_______℃。當水沸騰后若用猛火繼續(xù)加熱燒杯中的水,溫度計的示數(shù)____________(“升高”、“降低”、“不變”)
時間(in)0123456….10
溫度(℃)80858994989898…..98
3、在“探究固體熔化的實驗”中,(1)把裝著海波的試管放在燒杯的水中加熱,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熱試管,是為了使海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一位同學探究某固體熔化,測量的數(shù)據(jù)和觀察的現(xiàn)象,可知該物質(zhì)的熔點是_________,熔化用了_________分鐘。
(3)在方格紙上畫出熔化的圖象。4分
時間/in0123456789101112
溫度/℃72747677787980808080818283
狀態(tài)固 態(tài)固液共存液態(tài)
五、設計一個實驗驗證液體蒸發(fā)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4分
將液體分別放在盤子里和碗里,質(zhì)量相同;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可發(fā)現(xiàn)盤子里的比碗里的液體蒸發(fā)速度快。
八年級物理《物態(tài)變化》單元測試題
答案
一、1、冷熱程度,熱脹冷縮。2、內(nèi),外
3、35---42,0.1℃,37.6℃ ,
4、汽化,吸
5、吸,不變,吸,升高,80,BC ,固液共存
6、升華,凝固,凝華,液化,凝華,熔化。
7、蒸發(fā),沸騰,吸。
8、壓縮體積,降低溫度。
9、液化,放出,汽化(蒸發(fā)),吸收。
10、熔化,吸,蒸發(fā),吸,放,
11、不變。12、不會,不會。
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ABABBCADBDDADDADDC
三、對著手哈氣,口中哈出的水蒸氣在手上液化時放熱,使手感到暖和。而對著手吹氣,加快空氣流動,加快手上水分蒸發(fā),蒸發(fā)過程吸熱,使手感到?jīng)觥?br />四、1、玻璃泡,不可以,垂直,8℃ ,-3℃.
2、減少散熱(減少水蒸發(fā)吸熱),越來越大,98℃,不變。
3、緩慢均勻受熱,80℃ ,3。
五、把同樣多的酒精(少量)倒入大小不同的兩個燒杯里,觀察哪個杯中酒精先干,大燒杯中酒精先干,說明液體蒸發(fā)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其它方法也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er/7927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