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預覽:
第六單元
駱文玲
21、《陳涉世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陳涉起義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
2、理解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
3、熟悉課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動、意動、為動用法。
過程與方法
1、認識陳勝、吳廣農(nóng)民起義的原因、過程及其歷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陳勝、吳廣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的經(jīng)過及其歷史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1、懂得文中實詞“為、當、行、次……”的意思,虛詞“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詞多義、萬分省略等到語言現(xiàn)象。
3、領會課文運用對話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1、學習運用自然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人物的手法,體會細致形象的描寫。
2、認識陳勝、吳廣農(nóng)民起義的原因、過程及其歷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秦始皇統(tǒng)治時期,大規(guī)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以及筑長城、修馳道,對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同時,還制訂嚴刑酷法,使人民動輒觸犯刑律。秦二世繼位后,賦斂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難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這樣的殘暴統(tǒng)治下,爆發(fā)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起義,這就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xiāng)起義。而司馬遷卻對這次農(nóng)民起義給予高度的評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資料交流:
司馬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馬談也是著名思想家。在《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時,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腐刑。后發(fā)憤著書,完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共130篇,分“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五部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紀”敘述歷代最高統(tǒng)治者帝王的政跡; “世家”主要敘述貴族侯王的歷史;“表”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 “書”是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 “列傳”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
三、介紹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1、讀
2、譯(借助注解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理解感悟(把握內(nèi)容、挖掘內(nèi)涵)
4、掌握古漢語知識與古文化常識。
四、整體感知:
1、教師示范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掌握字音和節(jié)奏。
明確下列漢字的讀音:
陽夏( jiǎ ) 輟耕( chuò ) 鴻鵠( hú ) 閭左(lǚ ) ?戍(zhé shù ) 當行(háng) 度已(duó ) 數(shù)諫(shuò jiàn)罾(zēng )間令(jiàn ) 篝火( gōu ) 忿恚(huì) 果笞( chī ) 寧有(nìng )攻蘄( qí ) ?、?(zhé zàn ) 柘、譙(zhè qiáo )千騎( jì )社稷(jì ) 悵(chàng)
嗟(jiē) 鵠(hú) ?(zàn) 柘(zhè) 度(duó)烹(pēng) 徇(xùn)陳勝王(wàng ) 披堅執(zhí)銳(pī)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握大意。
五、新課講授:
1、全班朗讀第一段
2、自讀自譯:輟耕之壟上:輟,停止;之,到、往。若為傭耕:若,你;
3、提問理解
⑴、陳涉是什么出身?
明確:“傭耕”之民,卻入世家--反秦大業(yè)“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項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紀”一般。
⑵、他與一般的農(nóng)民有何不同?
明確:這一段從籍貫、身世、志向等方面來介紹陳勝。(1)“與人傭耕”,表明陳勝是個被剝削受壓迫的窮苦農(nóng)民;(2)“悵恨久之”,說明他對所處的貧困地位的不滿;(3)“茍富貴,毋相忘”,表達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識;(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他的遠大志向。
4、全班朗讀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斬”
5、自讀自譯:閭左:借代貧民;次當行:編在戍邊隊伍中;會天大雨:會,正逢;度已失期:度,考慮,心里想;
6、提問理解:這幾行文字告訴了我們哪些事情?
明確: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眾苦不堪言;二是秦朝嚴刑酷法,百姓戰(zhàn)戰(zhàn)兢兢。這樣的高壓統(tǒng)治還妄言千秋萬代,真如癡人說夢一般。三是陳勝吳廣有一定的組織才能,可謂是擁有造反的本錢了。
【作業(yè)布置】: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回講到,九百謫戍之徒,因雨誤期,按秦律當斬。此時到了性命攸關之際,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時。正是這一場大雨,引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起義--大澤鄉(xiāng)暴動。
二、新課講授:
(一)、學生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二)、分析課文內(nèi)容:
1、農(nóng)民起義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畫出句子。
明確:農(nóng)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殘酷的刑法,“發(fā)閣左?戍漁陽九百人”,一次征發(fā)就有900人,可見搖役之重;“失期,法皆斬”說明秦朝法律的苛酷,從而表明起義是被逼的。
2、陳勝、吳廣謀劃起義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明確:先提賢君公子扶蘇可以利用,以宗法觀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緒,并爭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統(tǒng)治者內(nèi)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國人民愛戴的名將項燕,以其名義發(fā)動起義,具有號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對秦滅楚的復仇火焰。兩個策略,反映陳勝對時局的關注和精到的智識。
3、陳勝、吳廣為謀劃起義作了輿論準備,是怎樣的?有何作用?
明確:陳勝、吳廣用“魚腹藏書”和“篝火狐鳴”制造陳勝要做王的輿論,主要作用是“減眾”。
4、本段中對人物的刻畫主要采用什么描寫方法?
明確:刻畫人物以對話為主,運用語言、動作、外貌描寫刻畫了陳勝、吳廣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課堂小結:第2自然段作者交代了起義地點、有利條件等起義背景,又進一步描寫陳勝。吳廣謀劃起義的過程,最后達到了“威眾”的目的,顯示了陳勝、吳廣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國農(nóng)民起義發(fā)動時期的特點。
三、熟讀背誦。
【作業(yè)布置】:熟讀背誦第二段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率九百戍卒起義,這支農(nóng)民起義軍的命運會如何發(fā)展呢?要知道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一支虎狼之師。
秦滅六國靠的就是這支戰(zhàn)無不勝的大軍。自商鞅變法以來,強大的秦軍通過一次次戰(zhàn)爭消耗東方列強的軍事力量。在130年的時間里,秦軍殲滅六國軍隊160多萬。到公元前230年的時候,再也沒有對手能夠與秦軍抗衡,秦王嬴政就此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
十年統(tǒng)一戰(zhàn)爭期間,六國軍隊的傷亡總數(shù)超過了200萬。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shù)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齊國不戰(zhàn)而降,秦軍挺進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臨淄。至此,戰(zhàn)國時代結束,秦帝國誕生了。
二、新課講授:
(一)、疏通文意。
(二)、講析課文:
1、這一段寫了哪些內(nèi)容?
明確:寫了三方面內(nèi)容,A并殺兩尉,B為壇而盟,C.勝利進軍?偟膩碚f是敘述了發(fā)動起義到建立張楚政權的經(jīng)過。
2、第3段開頭交代了幾個場面?有何用意?
明確:開頭交代了“并殺兩尉”“召令徒屬”“為壇而盟”這三個場面,“并殺兩尉”是為了掃清障礙,“廣故數(shù)言欲亡”“故”表明用計,目的是激怒將尉“答廣”“尉果符廣”“果”表明計劃成功,“劍挺”寫出將尉的兇殘,接著用“奪”“殺”“佐”“并殺”連著四個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陳勝、吳廣面對強敵,奮勇殺敵的斗爭精神。“召令徒屬”慷慨陳詞,幾句話簡潔精煉,說理中肯,具有強烈的鼓動性和號召力。再次體現(xiàn)陳勝的膽識和才智。文中在描述這兩個場面后,插入一句議論“從民欲也”,表明起義正是人心所向,對“為壇而盟”的描寫,則顯示了簡樸隆重的氣氛。
3、課文后半部分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起義軍的勝利進軍情況?
明確:“攻”“下”“收”“皆下”等動詞,表明陳勝、吳廣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結尾一句進一步反映起義的影響之大。
4、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三、品讀、拓展:
1、背誦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起義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起義的根本原因)
(3)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4)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起義的輿論準備)
2、試從課文內(nèi)容歸納分析陳勝的性格。
四、布置作業(yè):課后研討與練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1164975.html
相關閱讀:新學期初三語文學習攻略:聽課、朗讀和想象